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什么引起的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引发因素包括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肠手术等易致其功能异常)、胃肠道手术或疾病致胃肠动力异常(胃肠动力减弱、幽门结构改变相关手术可引发)、胆道系统疾病(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梗阻易致胆汁反流)以及其他因素(饮食习惯、年龄、精神心理因素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一、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
正常情况下,幽门括约肌能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当幽门括约肌出现功能失调时,比如其松弛或紧张度降低等情况,就无法有效阻挡十二指肠内的胆汁、胰液等内容物反流进入胃内,从而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这种情况在一些胃肠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等)后较为常见,因为手术可能会破坏幽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幽门括约肌的调控作用受到影响。对于有胃肠手术史的人群,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对缓慢且可能存在结构改变,更易出现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相关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二、胃肠道手术或某些疾病导致的胃肠动力异常
1.胃肠动力减弱:某些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可能会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当胃肠动力减弱时,胃排空时间延长,使得胆汁在胃内停留时间增加,进而容易反流至胃黏膜,损伤胃黏膜屏障,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对于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长期患有胃溃疡的中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胃肠动力情况,因为胃肠动力异常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2.幽门结构改变相关手术:除了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外,一些涉及幽门区域的手术,如幽门成形术等,可能会改变幽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胆汁更容易反流进入胃内。这类手术患者术后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胃肠功能的监测,因为手术造成的结构改变可能会长期影响胃肠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三、胆道系统疾病
1.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的储存和排放规律发生改变,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当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时,胆汁就容易反流至胃内,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尤其是老年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胃肠功能调节能力下降,更易出现这种胆汁反流的情况。
2.胆道梗阻:胆道梗阻时,胆汁排出受阻,胆道内压力升高,也可能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胃内。例如胆总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会使胆汁反流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对于患有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患有胆总管结石的中青年患者,需要积极治疗胆道原发病,以减少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几率。
四、其他因素
1.饮食习惯: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以及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影响胃肠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嗜酒的人群,酒精会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同时影响胃肠动力,使得胆汁更容易反流。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会逐渐衰退,包括胃肠蠕动功能、幽门括约肌功能等都会有所下降,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易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老年患者由于本身胃肠功能减弱,对胆汁反流的抵御能力下降,所以需要更加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胃肠神经调节,导致胃肠动力紊乱,从而增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概率。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中年人群,由于精神压力大,容易出现胃肠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