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焦虑症是常见焦虑障碍,表现为持续过度焦虑担忧涉多生活领域超数月,情绪上常紧张不安,躯体有肌肉紧张、自主神经紊乱等症状,认知上注意力难集中,发病因素有遗传、神经生物学及心理社会等,诊断需症状持续至少6月、有多项症状表现且排除其他疾病,其与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有区别,惊恐障碍发作突然短暂,社交焦虑障碍局限社交场合,广泛性焦虑症持续广泛。
1.定义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表现为持续且过度的焦虑和担忧,这种担忧往往涉及多个生活领域,如工作、学业、健康等,持续时间较长,至少数月。
2.症状表现
情绪方面:患者经常处于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难以放松,常常感到担心、害怕,对未来的事情过度忧虑,即使没有明显的触发因素也会出现这种情绪。例如,可能会整天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或家人的健康、经济状况等。
躯体方面:可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如肌肉紧张,表现为头部、颈部、肩部等部位的肌肉紧绷,可能会出现头痛;还可能有心慌、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认知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出现担忧的内容难以控制等情况,患者可能会反复思考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并且难以摆脱这种思维模式。
3.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焦虑障碍等相关精神疾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同卵双生子之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如果一方患有广泛性焦虑症,另一方患病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很多。
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中的一些神经递质失衡可能与广泛性焦虑症有关,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影响情绪调节功能。例如,血清素水平降低可能会导致情绪稳定性下降,增加焦虑的发生风险。
心理社会因素:长期的压力生活事件,如重大的生活变故(亲人离世、离婚等)、工作压力过大、经济困难等都可能诱发广泛性焦虑症。例如,一个人在经历了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困境后,更容易出现持续的焦虑情绪。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可能因学业压力、家庭环境变化等因素诱发;青少年可能与同伴关系、升学压力等有关;成年人则可能与工作、婚姻等方面的压力相关;老年人可能与健康问题、社会角色变化等因素有关。性别方面,女性患广泛性焦虑症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社会角色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长期熬夜、过度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焦虑症家族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升高。
4.诊断标准
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症状表现:满足以下症状中的多项,包括过度的焦虑和担忧、难以控制的担忧、坐立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紧张、睡眠障碍等。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的类似症状。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5.与其他焦虑相关障碍的区别
惊恐障碍:惊恐障碍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强烈的恐惧和不适,伴有心悸、出汗、震颤等躯体症状,发作突然,持续时间较短;而广泛性焦虑症是持续的、广泛的焦虑和担忧,症状相对较为慢性和弥散。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感到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害怕被评价、批评等;广泛性焦虑症的焦虑和担忧涉及的范围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社交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