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后忧郁症
产后忧郁症是女性产后常见心理情绪障碍,与生理(产后激素剧烈变化影响神经递质)和心理(角色转变等压力)因素相关,症状有情绪低落等情绪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方面、睡眠障碍等躯体方面表现,约50%-70%产妇有产后情绪变化,部分发展为该病,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产妇自身应积极沟通调节,家人要关心呵护,高危人群孕期需密切关注情绪并及时求助专业帮助来应对与预防。
产后忧郁症是女性在产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情绪障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从生理角度来看,产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剧烈变化,雌激素、孕激素等迅速下降,这可能对大脑神经递质产生影响,从而引发情绪方面的改变;从心理角度,产后角色的转变、对自身身体变化的担忧、对新生儿照料的压力等都可能成为诱因。
症状表现
情绪方面:产妇会频繁出现情绪低落、悲伤、焦虑,常常莫名哭泣,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情绪波动较大,可能在短时间内从平静迅速转变为烦躁不安等。例如有的产妇会整天沉浸在低落情绪中,对家人的关心也反应冷淡。
认知方面: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在照顾新生儿或者处理日常事务时难以集中精力,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变得迟缓。比如在给宝宝喂奶时,会忘记接下来要做什么步骤。
躯体方面:可能伴随睡眠障碍,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情况,还可能有疲劳感,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仍感觉身体疲惫,有的产妇还会出现食欲改变,要么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要么食欲大增通过进食来缓解情绪,但这往往又会带来新的困扰。
发病几率与影响因素
发病几率:有研究表明,约50%-70%的产妇会经历产后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其中部分会发展为产后忧郁症。
影响因素:
年龄:年轻产妇相对来说可能面临更多对自身角色适应的挑战,心理调节能力可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产后忧郁症的影响;而年龄稍长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产妇,相对可能在应对角色转变等方面更有经验,但也不是绝对,只是年龄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生活方式:如果产妇在孕期就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长期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产后身体恢复和心理调节会相对困难,增加产后忧郁症的发病风险;相反,孕期保持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的产妇,产后身体和心理状态可能更易调整,产后忧郁症发病几率相对较低。
病史:如果产妇既往有过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史,比如既往有抑郁症病史,那么产后发生产后忧郁症的几率会明显升高。另外,如果家族中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家族史,产妇产后发生产后忧郁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应对与预防建议
对于产妇自身:要充分认识到产后情绪变化的常见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家人沟通交流,将自己在产后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等向家人倾诉,寻求家人的理解和帮助。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自己能够承受的活动来调节情绪,比如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些轻松的散步等活动。
对于家人:家人尤其是配偶要给予产妇充分的关心和呵护,多分担照顾新生儿的事务,让产妇有时间休息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要理解产妇产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避免对产妇进行无端的指责等,营造一个温暖、支持的家庭氛围。
对于有高危因素人群:比如既往有精神心理疾病史的产妇,在孕期就要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定期进行心理方面的评估,如果发现情绪异常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可能需要在产后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等措施来预防产后忧郁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