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可引发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急性肾损伤、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问题。感染因大量蛋白尿致免疫球蛋白等丢失、免疫抑制剂使用及不同人群自身免疫特点易发生,常见呼吸道等部位;血栓栓塞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吸烟、肥胖加重风险,常见肾静脉等部位栓塞;急性肾损伤由有效血容量不足等致,儿童、老年表现不同;蛋白质代谢紊乱致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老年抵抗力下降等,脂肪代谢紊乱加速肾小球硬化等并加重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一、感染
(一)发生机制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丢失,补体成分缺乏,同时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儿童患者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受感染影响,且生活中与外界接触频繁,感染风险相对更高;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加上肾病综合征的影响,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
(二)常见部位
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此外还可能有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呼吸道感染时,儿童可能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由于儿童呼吸道解剖结构特点,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可能症状不典型,如仅有轻微咳嗽或乏力等表现。
二、血栓、栓塞并发症
(一)发生原理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主要与血浆中凝血因子Ⅴ、Ⅷ、Ⅸ、Ⅹ增加,抗凝血酶Ⅲ减少,以及血小板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进而发生栓塞。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栓、栓塞风险;肥胖患者脂肪代谢紊乱,也会影响血液的凝血-抗凝血平衡,使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几率升高。
(二)常见栓塞部位
肾静脉血栓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血栓并发症,此外还可能发生肺栓塞、下肢静脉栓塞等。肾静脉血栓时,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肺栓塞时可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对于老年患者,肺栓塞的症状可能被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掩盖,容易造成误诊。
三、急性肾损伤
(一)发生因素
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效血容量不足,应用利尿剂不当等可导致肾前性急性肾损伤;此外,大量蛋白尿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等可引起肾性急性肾损伤。儿童患者在疾病过程中若摄入水分不足,更容易出现有效血容量不足进而引发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储备下降,对血容量变化的耐受能力较差,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且一旦发生急性肾损伤,恢复可能较为缓慢。
(二)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儿童患者急性肾损伤时可能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同时伴有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老年患者可能除了血肌酐升高等实验室检查异常外,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四、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一)蛋白质代谢紊乱
长期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营养不良,儿童患者会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老年患者则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伤口愈合延迟等。同时,蛋白质代谢紊乱还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异常相关,如钙、磷代谢紊乱等。
(二)脂肪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可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脂肪代谢紊乱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如合并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高脂血症会使血管内皮损伤加重,血压更难控制,且易引发冠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