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患胶质瘤的人群包括携带特定基因变异(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的NF1基因变异)和有胶质瘤家族史的遗传因素相关人群;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等年龄因素相关人群;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电离辐射、某些化学物质)和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的生活方式相关人群;脑部既往有病变(如炎症性疾病、创伤)的特殊病史相关人群。
一、遗传因素相关人群
1.携带特定基因变异人群: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相关基因变异人群易长胶质瘤,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其体内存在NF1基因的突变,这类人群患胶质瘤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研究发现,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的概率明显增加,这是由于NF1基因编码的神经纤维瘤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等重要功能,基因变异后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的风险升高。
2.有胶质瘤家族史人群:家族中有胶质瘤患者的人群,其亲属患胶质瘤的风险较无家族史人群高。这是因为家族遗传背景中可能存在一些未明确的与胶质瘤发生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因素,虽然具体的遗传物质改变可能尚不明确,但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可能是多个基因的微小累积效应以及家族共同的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患病风险增加。
二、年龄因素相关人群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胶质瘤的高发年龄段之一。在儿童中,不同类型的胶质瘤有其发病特点,例如髓母细胞瘤在儿童后颅窝肿瘤中较为常见。这与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细胞增殖活跃等因素有关,发育中的神经系统细胞对各种致癌因素的易感性相对较高,使得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容易发生胶质瘤。
2.中老年人群:中老年也是胶质瘤的好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细胞的老化、DNA修复能力下降等因素使得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增加,长期积累的基因突变等因素可能导致胶质瘤的发生。例如,一些研究表明,50-70岁年龄段的人群患胶质瘤的几率相对较高,这与年龄相关的细胞生物学改变密切相关。
三、生活方式相关人群
1.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的人群易长胶质瘤,如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人群,包括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区域可能增加局部患胶质瘤的风险)以及职业性接触电离辐射的人群,像放射科工作人员等。电离辐射可以损伤细胞的DNA,导致基因变异,进而引发细胞的恶性增殖形成胶质瘤。另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如某些工业化学品等,也会增加患胶质瘤的风险,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DNA合成等过程,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2.不良生活习惯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患胶质瘤的风险可能升高。吸烟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循环,影响神经系统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例如尼古丁等成分可能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增加,损伤细胞DNA,增加基因突变的概率。酗酒则可能影响肝脏等器官的功能,进而影响身体对一些有害物质的代谢和解毒能力,间接增加患胶质瘤的风险。
四、特殊病史相关人群
1.脑部既往有病变人群:脑部既往有过炎症性疾病、脑部创伤等病史的人群,患胶质瘤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脑部受到严重创伤后,局部脑组织经历了损伤-修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修复机制可能出现异常,增加了细胞恶变的风险。另外,脑部长期存在慢性炎症的情况下,炎症刺激会导致脑组织中的细胞处于一种活跃的增殖和修复状态,也容易引发细胞的异常增殖形成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