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中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外治法等方法,中药内服按证型用药,针灸分针刺和放血,外治法含含漱和吹药,且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治疗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中药内服
中医会根据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用药。例如风热外侵证,多表现为咽喉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时尤甚,伴发热、微恶风、头痛等,常用银翘散加减进行治疗,该方有辛凉解表的作用,其药物组成中的金银花、连翘等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连翘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能针对扁桃体炎的炎症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若为肺胃热盛证,症见咽喉剧烈疼痛,痛连耳根及颌下,吞咽困难,有高热、口渴引饮等表现,常以清咽利膈汤加减,方中的黄芩、黄连等清热泻火之品,可清除肺胃之热,减轻扁桃体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药理研究也显示这些药物成分对多种致病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二、针灸疗法
1.针刺:可选取合谷、内庭、少商等穴位。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内庭是足阳明胃经荥穴,能清泻胃热;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井穴,点刺少商有泄热开窍的功效。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起到清热利咽的作用,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针刺时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确进针。
2.放血疗法:对于少商等穴位还可采用放血疗法,尤其适用于风热外侵或肺胃热盛证且有高热等表现的患者。点刺少商出血,能使热邪随血外泄,起到泄热解毒的作用,可迅速缓解咽喉肿痛及高热等症状,但放血疗法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
三、外治法
1.含漱法:可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中药煎水含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患者可以多次含漱,每次含漱时间适中,使药液充分接触咽喉部位,从而减轻扁桃体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等不适。对于儿童患者,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含漱,避免误咽药液。
2.吹药法: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作用的中药粉末吹敷于咽喉部扁桃体表面,如冰硼散等。冰硼散中的硼砂、冰片等成分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能直接作用于扁桃体炎症部位,减轻红肿疼痛。但使用吹药法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咽喉黏膜,儿童患者使用时需特别谨慎,防止粉末吸入气管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中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对于儿童要更加注重安全和适宜性。在药物使用上,应选用儿童相对安全的中药剂型,如小儿专用的中药颗粒等。针灸、放血等疗法在儿童中的操作需由经验丰富且熟悉儿科特点的医生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程度和解剖生理特点,避免因操作不当给儿童带来不适或损伤。含漱法在儿童中的应用需成人协助,确保药液量适中,防止误咽。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中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用药方面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针灸操作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体质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手法和刺激强度。外治法的应用也需谨慎,如含漱时要防止老年患者因吞咽功能等问题出现意外。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急性扁桃体炎时,中医治疗需格外谨慎。中药内服要避免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峻下逐水等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针灸治疗时要选择相对安全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尽量减少对妊娠的影响。外治法中的含漱等也要注意药物成分对胎儿无不良影响,最好在医生的全面评估和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