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是什么
乳腺囊肿是乳腺常见良性疾病,由乳腺导管阻塞致乳汁等积聚成囊性结构。病因分哺乳期(导管堵塞乳汁淤积)和非哺乳期(内分泌紊乱、外伤炎症等)。临床表现为多数无症状,体检发现肿块,部分伴胀痛,触诊有囊性肿块。检查用超声、钼靶、穿刺抽吸。诊断靠临床表现和检查,需与纤维腺瘤、乳腺癌鉴别。治疗有观察随访、穿刺抽吸、手术切除。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哺乳期要通畅导管、清洁乳头,非哺乳期要良好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老年及年轻女性各有侧重。
一、病因
1.哺乳期乳腺囊肿:多因哺乳期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淤积在导管内形成囊肿。常见于哺乳期女性,尤其是初产妇。
2.非哺乳期乳腺囊肿: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导管扩张,进而形成囊肿。此外,乳腺的外伤、炎症等也可能引发非哺乳期乳腺囊肿。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常于体检或自查乳房时发现乳房内有肿块。肿块可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好,一般无压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乳房胀痛,尤其在月经前胀痛可能加重。
2.体征:乳房触诊可触及囊性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直径数厘米。
三、检查方法
1.乳腺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囊肿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有助于鉴别囊肿与实性肿块。
2.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发现囊肿有一定帮助,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缘光滑。但对于致密型乳腺,超声检查可能更具优势。
3.穿刺抽吸:通过穿刺针抽取囊肿内的液体进行检查,一方面可明确囊肿性质,另一方面对于单纯性囊肿可起到治疗作用,抽取液体后囊肿可能缩小或消失。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乳房肿块、可能的胀痛等)以及乳腺超声等检查结果,一般可明确乳腺囊肿的诊断。
2.鉴别诊断:需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疾病鉴别。乳腺纤维腺瘤多为实性肿块,边界清晰,活动度好,但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乳腺癌多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肿块,超声或钼靶检查可能有恶性征象,必要时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五、治疗
1.观察随访:对于无症状的较小乳腺囊肿,若经检查明确为良性,可定期进行乳腺超声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乳腺超声。
2.穿刺抽吸:对于有症状或较大的囊肿,可考虑穿刺抽吸治疗。通过穿刺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囊肿复发的情况。
3.手术治疗:若囊肿反复发作、怀疑有恶变可能或经穿刺抽吸等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囊肿。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切除术等,术后需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哺乳期乳腺囊肿患者需注意保持乳腺导管通畅,可通过频繁哺乳、按摩乳房等方式促进乳汁排出,预防囊肿进一步增大或反复发作。同时要注意乳头乳晕的清洁,避免发生乳腺炎等合并症。
2.非哺乳期女性:非哺乳期乳腺囊肿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乳腺囊肿的病情。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特殊人群:对于老年女性,乳腺囊肿恶变的风险相对增加,更应密切关注囊肿的变化,定期进行复查。而对于年轻女性,若发现乳腺囊肿,也需重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不必过度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