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肠炎的症状有什么
急性结肠炎有腹泻、腹痛、全身及其他相关症状,排便频率改变表现为次数增多,粪便性状异常有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腹痛部位与病变部位相关,性质多样、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发热,还有乏力等全身症状,另有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儿童患者症状更明显易脱水,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易电解质紊乱,有基础疾病患者需注意相关指标波动
一、腹泻相关症状
(一)排便频率改变
急性结肠炎患者常见排便频率增加,正常成人每天排便1-2次或每1-2天排便1次,而急性结肠炎患者可能每天排便数次甚至十余次。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使得粪便快速通过肠道被排出体外。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感染性急性结肠炎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的情况,粪便多呈稀糊状甚至水样。
(二)粪便性状异常
粪便多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当肠道黏膜受到炎症损伤时,会分泌大量黏液,导致粪便中出现较多黏液;如果炎症造成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粪便中则会混有脓血。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患者的粪便往往含有大量黏液和脓血,严重时肉眼可见明显的脓血。
二、腹痛相关症状
(一)腹痛部位
腹痛部位多与病变部位相关,一般来说,左下腹较为常见,但也可能因结肠炎的类型和病变范围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的结肠炎,腹痛多位于左下腹;而全结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整个下腹部甚至全腹的疼痛。
(二)腹痛性质与程度
腹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程度轻重不一,轻度患者可能仅有腹部不适,重度患者腹痛较为剧烈。例如,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呈绞痛样,而炎症性肠病急性发作时的腹痛程度则因人而异,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三、全身症状
(一)发热
部分急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至中度发热,一般体温在37.5-38.5℃左右,少数严重感染导致的急性结肠炎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这是因为机体受到炎症刺激,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比如,细菌性痢疾引起的急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严重时可更高。
(二)乏力
由于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以及腹泻、腹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进食和休息,患者会出现乏力的表现。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活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其他相关症状
(一)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是指患者有强烈的排便紧迫感,但排便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这是因为直肠受炎症刺激,导致直肠黏膜感受器敏感性增高,即使肠道内粪便不多,也会频繁产生便意,同时伴有肛门坠胀感。多见于直肠炎或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
(二)恶心、呕吐
部分急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病变累及结肠近端或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时。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刺激胃肠道神经,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恶心、呕吐发生。例如,一些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腹泻、腹痛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肠道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急性结肠炎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如腹泻次数更多,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而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对炎症的反应可能不典型,发热、腹痛等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要加强对电解质的监测。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结肠炎患者,需要注意血糖的波动,因为炎症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