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是怎么造成的
脾肾阳虚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先天禀赋不足中年龄小的早产儿及无明显性别差异;外感寒邪侵袭与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既往外感寒邪未愈有关;饮食不节中长期嗜食生冷及儿童喂养不当易损伤脾阳进而及肾阳;劳倦过度中长期过度劳累的中青年及特殊情况的女性易出现;久病耗伤中慢性疾病迁延不愈的不同年龄段人群会耗伤脾肾阳气,如慢性肠炎、慢性肾炎等。
一、先天禀赋不足
年龄因素:对于新生儿或婴幼儿来说,若先天禀赋不足,肾中阳气亏虚,脾之阳气也会因先天基础薄弱而不足,从而易形成脾肾阳虚体质。例如,部分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孕育时间不足,先天肾阳及脾阳储备相对较少,出生后更易出现脾肾阳虚相关表现。
性别因素:从性别角度看,在先天阶段,男女婴都可能因父母遗传等因素导致先天脾肾阳虚,但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男女在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脾肾阳虚的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异。
二、外感寒邪侵袭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是外感寒邪的常见诱因。比如,一些长期在寒冷户外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若保暖措施不当,寒邪易侵袭人体。寒邪最易伤阳气,首先侵犯人体的太阳经,若未及时驱散,寒邪可进一步伤及脾肾之阳。太阳经与脾肾阳气相互关联,寒邪外袭,循经内犯脾肾,导致脾阳、肾阳受损,从而引发脾肾阳虚。对于女性而言,若在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不注意保暖,更易感受寒邪,进而影响脾肾阳气。
病史因素:既往有外感疾病史,尤其是外感寒邪未彻底治愈者,寒邪易留恋体内,损伤脾肾阳气。例如,曾患风寒感冒后未规范治疗,寒邪稽留,逐渐损伤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状态逐渐形成。
三、饮食不节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嗜食生冷寒凉食物,会损伤脾阳。比如,经常大量食用冰淇淋、冰镇饮料、生鱼片等生冷食物的人群,过多的生冷之品会遏制脾阳,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阳受损后,不能很好地温煦肾阳,久而久之可导致肾阳也虚,从而形成脾肾阳虚。对于儿童来说,若家长过度喂养生冷食物,更易损伤其稚嫩的脾胃阳气,进而影响脾肾阳气的相互滋生。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饮食不节相对更易影响脾肾阳虚的形成。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家长喂养不当,过度给予生冷食物或不规律进食,极易损伤脾阳,进而影响肾阳,导致脾肾阳虚。
四、劳倦过度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过度和脑力劳动过度。体力劳动过度会耗伤阳气,尤其是脾肾之阳,因为脾主肌肉四肢,过度体力劳动易损伤脾气,进而影响肾阳;脑力劳动过度则易耗伤心神,进而影响脾肾阳气的生成和温煦作用。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工作的人群,或长期熬夜、过度用脑的人群,都容易出现脾肾阳虚。对于女性,若同时兼顾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工作压力,更容易因劳倦过度损伤脾肾阳气。
年龄因素:中青年人群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劳倦过度相对更为常见,从而更易出现脾肾阳虚情况;而老年人若本身存在体质虚弱等情况,再加上过度劳累,也易引发脾肾阳虚,但相对中青年人群发生率可能稍低。
五、久病耗伤
病史因素: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肠炎、慢性肾炎等,疾病迁延不愈,会耗伤脾肾阳气。以慢性肠炎为例,长期腹泻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影响肾阳的温煦;慢性肾炎患者,疾病日久,肾阳气虚,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阳也虚,从而形成脾肾阳虚。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久病耗伤导致脾肾阳虚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若患有慢性疾病,由于其脏腑功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久病更易影响脾肾阳气的正常功能;老年人本身脏腑功能渐衰,久病耗伤后更易出现脾肾阳虚,且病情相对更难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