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胃痛是什么原因
胃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胃部疾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饮食因素(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等)、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进一步检查有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建议经常胃痛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需尤其关注胃部健康。
一、常见原因
1.胃部疾病
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多由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如严重创伤、大手术、某些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大量饮酒等,可导致胃黏膜急性炎症,出现胃痛等症状;慢性胃炎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等)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它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痛反复发作。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病,男性和女性患病比例无显著绝对差异,但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会增加患病风险,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复发风险更高。
胃溃疡: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引起。胃酸分泌过多会腐蚀胃黏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作用下,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形成溃疡。典型症状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下次进餐前缓解。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会影响病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者更易患胃溃疡且复发风险高。
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密切相关。胃酸分泌过多是主要病因之一,患者多表现为空腹痛,即餐后2-4小时疼痛,进食后缓解。同样,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不良生活方式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会影响发病及病情。
2.饮食因素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导致胃过度扩张,引起胃痛。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因偶尔暴饮暴食出现胃痛,尤其有胃肠功能较弱基础的人群更易发生,男性和女性无明显差异,但长期暴饮暴食会增加胃部疾病发生风险。
食用刺激性食物:长期进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过冷或过热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受损,引发胃痛。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因饮食偏好等因素接触刺激性食物而出现胃痛,有胃部基础疾病者接触后症状更明显。
3.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这些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蠕动和胃酸分泌失调,引起胃痛。各年龄人群均可因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出现精神心理问题进而引发胃痛,女性在面临家庭、工作等多方面压力时相对更易受情绪影响出现此类情况,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者风险更高。
二、进一步检查与建议
1.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炎症、溃疡、肿瘤等,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胃镜检查,但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谨慎评估,需在专业医生建议下进行。
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等,可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与多种胃部疾病相关。各年龄人群均可进行检测,儿童检测也有相应安全的方法。
2.建议
若经常胃痛,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密切关注胃部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儿童出现经常胃痛时,家长要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排查胃部疾病等可能,且要注意儿童饮食的规律性和合理性,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对胃部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