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脑震荡现象
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脑功能障碍,表现有意识丧失、清醒后不适及近事遗忘等,医学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等,处理需休息、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留后遗症,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恢复等有差异,有头部疾病史者恢复可能更慢
一、脑震荡的定义与表现
脑震荡是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的短暂的脑功能障碍。其主要表现包括受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清醒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伴有近事遗忘,即对受伤当时的情况及受伤前后一段时间的情况不能回忆,但对往事记忆清楚;还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耳鸣、失眠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哭闹不安、嗜睡等表现,而成年人症状相对更易描述清楚。有头部外伤史的人群需警惕脑震荡可能,若生活中头部受到撞击等情况后出现上述表现需高度重视。
二、脑震荡的医学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等。通过这些检查来初步判断脑部是否有明显的器质性损伤等情况。例如,正常情况下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若脑震荡患者可能瞳孔无明显异常改变,但意识等方面有相应变化。
2.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头颅CT可以排除颅内是否有出血、骨折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虽然脑震荡患者头颅CT通常无阳性发现,但这是必要的检查,因为有些其他颅内病变可能表现类似,通过CT能明确排除。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进行头颅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防护,但在必要情况下为明确诊断是需要进行的。
头颅MRI:头颅MRI对于脑震荡的诊断价值相对头颅CT来说,在急性期可能不是首选,但对于一些轻微的脑功能改变等情况可能更敏感。不过一般脑震荡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等初步检查来诊断。
三、脑震荡的处理与注意事项
1.一般处理
休息: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建议休息1-2周左右。这是因为在休息过程中可以减少脑部的活动,有利于受损脑组织的恢复。不同年龄人群休息要求基本一致,但儿童可能需要家长更加密切的监护,确保其充分休息。例如,儿童在休息期间要避免过度活动,防止加重不适或影响恢复。
症状对症处理:对于头痛、头晕等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措施。如头痛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观察,但一般不轻易使用强效镇痛药物,优先采用休息等非药物方式缓解。对于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适当调整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意识状态: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包括清醒程度、是否再次出现意识丧失等情况。如果患者清醒后又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情况,要立即就医。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家长更要留意其精神状态,如原本清醒的儿童突然变得嗜睡、反应迟钝等要引起重视。
神经系统症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抽搐、言语不清等。若出现这些情况,提示可能有颅内其他病变发生,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四、脑震荡的预后
大多数脑震荡患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的休息和对症处理后,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症状可逐渐消失。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如长期的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脑震荡后相对成年人恢复可能更快一些,但也需要密切关注恢复情况。有既往有头部疾病史的人群发生脑震荡后,恢复可能相对更慢,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其能顺利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