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什么症状
乳腺炎分哺乳期和非哺乳期,哺乳期乳腺炎初期局部红、肿、热、痛,伴轻度发热,进展期局部症状加重、全身症状明显,脓肿形成期可触及波动感肿块、高热等;非哺乳期肉芽肿性乳腺炎局部有肿块、破溃形成窦道等,全身症状不明显,浆细胞性乳腺炎局部有红肿疼痛等,伴乳头溢液,全身症状不突出,出现乳房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哺乳期要防乳汁淤积,非哺乳期要关注乳房变化。
一、哺乳期乳腺炎症状
1.初期症状
局部症状:乳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常见于乳房的某一象限,以乳房外上象限多见。例如,乳房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时能感觉到肿块,有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哺乳或按压乳房时疼痛加剧。这是因为乳汁淤积,细菌入侵,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充血、水肿,从而出现红、肿、热、痛的表现。对于哺乳期女性,由于需要频繁哺乳,乳汁淤积的情况相对容易发生,若不及时处理,炎症可能进一步发展。
全身症状:可能伴有轻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免疫系统被激活来对抗感染。此时,产妇可能会感觉身体不适、乏力等。
2.进展期症状
局部症状加重:乳房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加剧,红肿范围扩大,皮肤温度进一步升高。炎症可能向周围组织扩散,形成脓肿的前期表现。如果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感染可能会深入乳腺组织,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液化。
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可升高至38.5℃-39℃以上,同时可能出现寒战等症状。这表明感染已经扩散,炎症反应加剧,全身的炎性因子释放增多,影响了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产妇会感觉更加疲惫,精神状态不佳。
3.脓肿形成期症状
局部表现:乳房内可触及波动感的肿块,说明已经形成脓肿。脓肿可以是单房性的,也可以是多房性的。脓肿的位置可以表浅,也可以深在。表浅的脓肿皮肤红肿明显,可能会自行破溃;深在的脓肿则需要通过穿刺等检查才能发现。
全身症状:高热持续不退,寒战频繁,患者全身状况较差,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情况。此时,感染已经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等。
二、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状
1.非哺乳期肉芽肿性乳腺炎
局部症状:乳房出现肿块,肿块可以位于乳房的任何部位,质地较硬,与皮肤有粘连,可有疼痛或无明显疼痛。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能破溃,流出少量脓液或血性分泌物,伤口经久不愈,形成窦道或瘘管。这种疾病在非哺乳期女性中发病,其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炎症反应相对较为复杂,局部组织的破坏和修复过程交替进行。
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可能有低热等表现。但如果局部炎症较重,也可能出现轻度的全身不适。
2.浆细胞性乳腺炎
局部症状:乳房可出现红肿、疼痛,乳晕周围可触及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病情反复发作,乳房皮肤可能出现橘皮样改变等类似乳腺癌的表现,但与乳腺癌不同的是,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肿块可能伴有乳头溢液,溢液多为淡黄色、白色或血性。其发病机制与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等有关,炎症过程较为缓慢,容易反复发作。
全身症状:通常全身症状不突出,部分患者可能在炎症急性发作时出现低热等情况。
乳腺炎的症状因类型和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无论是哺乳期还是非哺乳期女性,若出现乳房的异常表现,如红、肿、热、痛、肿块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的哺乳方法,避免乳汁淤积,这是预防哺乳期乳腺炎的重要措施;对于非哺乳期女性,要关注乳房的异常变化,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以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