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症状
急性肠胃炎由饮食不当、感染等引起,消化系统症状有腹痛(上腹部、脐周等部位隐痛、胀痛、绞痛等,与饮食、基础病史有关)、腹泻(排便次数多,粪便性状多样,婴幼儿、老年人表现不同,与生活方式、肠道病史有关)、恶心呕吐(常先有恶心后呕吐,内容物多样,妊娠女性、胃部病史人群有特殊情况);全身症状有发热(部分患者低热至中度发热,严重时高热,儿童、老年人表现不同,与免疫力、免疫缺陷病史有关)、乏力(炎症消耗能量、营养吸收差致全身疲倦无力,女性特殊时期、特定生活方式人群表现不同)。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
多表现为上腹部、脐周等部位的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例如,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病原体感染导致胃肠黏膜炎症刺激,可引发腹部疼痛。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成人则可明确表述腹痛的部位和程度。
生活方式方面,若近期有暴饮暴食、食用不洁食物等情况,可能加重腹痛症状;有胃肠道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胃溃疡等病史,发生急性肠胃炎时腹痛可能更剧烈或有不同特点。
2.腹泻
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便、水样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等。一般来说,感染性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泻往往次数较多,每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例如,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常出现黏液脓血便。
年龄对腹泻影响较大,婴幼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发生急性肠胃炎时腹泻可能更频繁,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腹泻时要警惕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压力大等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加重腹泻症状;有肠道病史的人群腹泻可能更难控制。
3.恶心、呕吐
患者常出现恶心感,随后可能发生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黄绿色胆汁甚至血性物。比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常先有恶心呕吐症状,然后出现腹泻。
不同性别在恶心呕吐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妊娠女性若发生急性肠胃炎,需特别注意呕吐可能导致的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因为妊娠期间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酒、吸烟等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增加急性肠胃炎发生时恶心呕吐的几率;有胃部基础病史的人群,如胃炎患者,发生急性肠胃炎时恶心呕吐可能更明显。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一般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体温通常在37.5-38.5℃左右,但感染严重时也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常伴有发热,如沙门菌感染。
年龄较小的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较大,且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密切关注;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热时可能病情变化较快,要及时就医。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发生急性肠胃炎时更容易出现发热且发热可能更难控制;有免疫缺陷病史的人群,发生急性肠胃炎发热时病情可能更严重。
2.乏力
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消耗能量增加,同时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
不同性别乏力表现无明显差异,但对于女性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发生急性肠胃炎出现乏力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因为经期本身身体相对虚弱,急性肠胃炎会进一步加重乏力等不适。生活方式中,长期高强度工作、缺乏充足睡眠的人群,发生急性肠胃炎时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有慢性疾病病史导致体质较弱的人群,急性肠胃炎时乏力恢复可能更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