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溃疡及表现
胃溃疡是胃内壁因胃黏膜被自身消化形成的超过黏膜肌层的慢性溃疡,其表现包括疼痛(性质、部位、节律及影响因素等)、其他消化道症状(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和全身症状(体重变化、贫血相关表现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有差异,部分因素可影响其症状表现。
一、胃溃疡的定义
胃溃疡是发生在胃内壁的慢性溃疡,是由于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黏膜肌层的组织损伤。胃内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物质会对胃黏膜产生消化作用,当这种消化作用失衡时,就会在胃的某个部位形成溃疡。
二、胃溃疡的表现
1.疼痛
疼痛性质与部位:疼痛多为隐痛、胀痛、灼痛或钝痛等。疼痛部位主要在上腹部,常位于剑突下或左上腹。疼痛具有一定的节律性,比如典型的胃溃疡疼痛常在进食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又重复出现这种节律;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往往是空腹痛,即进食前疼痛,进食后缓解。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程度相对较轻,而中青年患者疼痛相对较明显。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饮食无规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疼痛节律的紊乱。有过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其胃溃疡疼痛可能更顽固。
疼痛的影响因素:疼痛可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饮食不当(如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过酸或过甜的食物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因素而加重;而休息、进食(部分患者进食后可暂时缓解,但胃溃疡是进食后痛)、服用抑酸药物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
2.其他消化道症状
反酸、烧心:由于胃酸分泌增多,患者常出现反酸现象,即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同时可伴有烧心感,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烧灼感。这是因为胃溃疡导致胃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等引起。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者出现反酸、烧心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需引起重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重反酸、烧心症状;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其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反酸、烧心。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如果溃疡导致幽门梗阻,呕吐可能会比较频繁,且呕吐物常为宿食,有酸臭味。对于老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要警惕是否存在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儿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需要考虑是否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同时存在,如胃肠道感染等;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要注意是否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相关并发症的可能。
食欲减退:患者常自觉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这与胃部疼痛不适、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有关。不同性别方面,女性可能更容易因为情绪因素影响食欲,而男性可能更多与饮食习惯和胃部病变本身相关;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食欲减退可能更为明显;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食欲减退的情况可能更突出。
3.全身症状
体重变化:由于进食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如果胃溃疡长期不愈,体重下降可能比较明显。对于儿童患者,体重不增或下降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老年患者体重减轻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或者存在其他消耗性疾病的可能;有恶性溃疡倾向的患者,体重减轻往往更为显著。
贫血相关表现: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老年患者本身造血功能可能有所下降,贫血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女性患者由于生理期失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贫血相关表现;有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贫血可能会反复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