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造成反流性胃炎
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与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食管清除作用降低、胃排空延迟相关。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包括LES压力降低及周围组织作用减弱;食管清除作用降低涉及食管蠕动减弱和唾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延迟包含胃蠕动功能障碍和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这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增加反流性胃炎发病风险。
一、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
1.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降低:正常情况下,LES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LES压力降低时,如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等)水平异常、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甘油等)的使用,就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进而可能波及到胃部引发反流性胃炎。年龄因素也可能影响LES功能,随着年龄增长,LES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定变化,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LES压力降低的情况。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也可能出现LES压力降低,增加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2.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膈食管韧带、食管腹段长度等LES周围组织对维持LES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当这些组织出现结构或功能异常时,比如膈食管韧带松弛等情况,会削弱对LES的支撑作用,使得LES更容易发生反流相关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发反流性胃炎。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如过度肥胖,会增加腹内压,影响LES周围组织的正常功能,进而促进反流性胃炎的发生。有胃部手术病史的患者,可能会破坏LES周围正常的解剖结构,导致抗反流屏障功能受损,增加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几率。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1.食管蠕动减弱:食管蠕动是将反流的胃内容物向胃方向推进的重要动力。当食管蠕动减弱时,如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影响食管蠕动功能、某些药物对食管蠕动的抑制等情况,会使反流物在食管内清除时间延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增加,对食管和胃部黏膜的刺激加重,容易引发反流性胃炎。老年人食管蠕动功能本身可能有所下降,加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影响,更易出现食管蠕动减弱的情况。女性如果存在内分泌失调等情况,也可能影响食管蠕动功能,增加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2.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可以中和胃酸、清除反流物,对食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唾液分泌减少时,如一些全身性疾病导致唾液腺功能受损、长期服用某些影响唾液分泌的药物等,会使食管的清除能力下降,反流物对食管和胃部黏膜的损伤加重,进而引发反流性胃炎。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等,也可能影响唾液分泌,增加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几率。有口腔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会间接影响唾液分泌,从而增加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三、胃排空延迟
1.胃蠕动功能障碍:胃蠕动可以促进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排空。当胃蠕动功能出现障碍时,如胃部本身的疾病(胃炎、胃溃疡等)影响胃蠕动、某些神经系统病变干扰胃的神经调节等情况,会导致胃排空延迟,胃内食物潴留,胃内压力升高,容易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发反流性胃炎。年龄因素对胃蠕动功能有影响,老年人胃蠕动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出现胃排空延迟的情况。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胃蠕动功能,增加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2.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幽门括约肌可以控制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的排出。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如幽门括约肌松弛等情况,会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进而可能反流至食管引发反流性胃炎。一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影响幽门括约肌功能,如某些抗生素等。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胆汁等物质的排放,间接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增加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