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脊柱裂是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疾病,病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病理表现为脊柱结构异常及神经功能受影响,临床表现有局部肿物及神经功能障碍,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术后康复,孕期女性、患儿、成人患者各有注意事项。
一、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显性脊柱裂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环境因素:孕期母体缺乏叶酸等营养素,可能影响神经管的正常闭合,从而增加显性脊柱裂的发生几率;此外,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受到辐射等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相关。
二、病理表现
1.脊柱结构异常:脊柱的椎板等结构未能正常闭合,导致脊髓、脊膜等组织向外突出。
2.神经功能影响:由于脊髓等神经组织受到影响,可能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下肢运动障碍、感觉减退、大小便失禁等,不同患者根据突出程度和涉及神经部位的不同,症状严重程度有所差异。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在背部中线相应部位可见囊性肿物,大小不一,有的表面皮肤正常,有的则伴有皮肤异常,如色素沉着、毛发增多等。
2.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运动障碍:对于儿童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肌肉力量减弱、行走异常等情况,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表现为不能正常独坐、站立或行走;成人患者则可能有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等。
感觉障碍:可出现下肢皮肤感觉减退,对痛觉、温度觉等的感知能力下降。
大小便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儿童可能表现为尿床、大便不能控制等,成人则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可发现背部的异常肿物,触诊了解肿物的质地等情况,并初步判断神经功能障碍的大致情况。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在孕期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脊柱的异常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
X线检查:能显示脊柱的骨骼畸形情况,明确椎板缺失等改变。
CT及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脊髓、脊膜等组织的突出情况以及神经组织的受损程度等,对病情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目的是修补缺损的椎板,还纳膨出的神经组织等,防止神经组织进一步受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一般建议在合适的时机尽快实施手术。
2.术后康复:对于术后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针对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感觉功能的训练以及大小便功能的康复等,康复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儿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帮助患儿进行各项康复训练。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期女性:孕期应注意补充叶酸,一般建议从计划怀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0.4-0.8mg,以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同时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辐射等,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胎儿是否存在脊柱裂等畸形情况。
2.患儿: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家长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心和照顾,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喂养方式。
3.成人患者:成人显性脊柱裂患者在治疗后也需要关注自身神经功能的变化,定期进行复查,坚持康复治疗,以最大程度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脊柱和下肢,避免受伤等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