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瘤及治疗方法
乳腺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如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边界清、活动好、生长慢,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乳头溢液;恶性肿瘤主要是乳腺癌,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相关,早期有乳腺肿块等表现,检查有超声、钼靶、病理活检,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妊娠期、老年乳腺癌治疗需谨慎。
一、乳腺良性肿瘤
1.纤维腺瘤
特点: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为单发,也可多发,一般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生长缓慢。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有关,组织学上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肿瘤。
检查与诊断:可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发现,超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等。
2.导管内乳头状瘤
特点: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多见于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外周型多见于中小乳管,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浆液性等,多见于经产妇。病理上是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形成的肿瘤。
检查与诊断:乳腺导管造影可显示导管内充盈缺损等表现,乳腺钼靶有时也能发现相关异常。
二、乳腺恶性肿瘤-乳腺癌
1.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乳腺癌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一般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更年期前后女性相对高发,这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高脂肪摄入会改变体内激素代谢等,进而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近亲患乳腺癌,那么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这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乳腺癌与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相关。
2.临床表现
早期可表现为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乳头溢血等症状。
3.检查与诊断
乳腺超声:能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可发现乳腺内的肿块、结节等情况,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有一定帮助,如恶性肿瘤超声表现常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等。
乳腺钼靶:对于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等有重要价值,是乳腺癌筛查的常用手段之一,尤其对一些老年女性乳腺组织较致密的情况,钼靶能更好地显示病变。
病理活检: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可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4.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用于较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及相关淋巴结等组织。
保乳手术:对于一些早期、合适的乳腺癌患者,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乳房,术后需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
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可在术前、术后等阶段应用。例如,对于一些较晚期或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常需要进行辅助化疗。
放疗: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也可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药物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常用药物如他莫昔芬等,需要根据患者的激素受体状态等情况来选择是否应用及具体方案。
靶向治疗: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应用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等,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相关靶点,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相对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多学科会诊,权衡母亲治疗与胎儿健康的关系;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选择相对温和且能最大程度获益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