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有局部表现如腹部肿块、压迫症状,全身表现如发热、消瘦乏力、转移相关表现,不同年龄段表现有特点,婴幼儿以腹部肿块等为主,年长儿能表达特定症状且全身症状更明显,对患病儿童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等并注意相关观察及就医治疗事项
一、局部表现
1.肿块: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的表现是腹部肿块,多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婴幼儿腹部肿块常可被家长发现,肿块通常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可占据腹腔的较大空间,影响内脏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腹部触诊相对困难,可能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肿块情况。
2.压迫症状:肿瘤如果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压迫脊髓时可导致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甚至瘫痪;压迫颈部交感神经节可出现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等;压迫腹腔内的肠道可引起肠梗阻,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不同部位的肿瘤压迫不同组织器官会产生多样的局部压迫症状,需结合肿瘤具体位置进行判断。
二、全身表现
1.发热: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可能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有关。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患儿可出现高热。研究发现,约1/3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会有发热表现,发热原因较为复杂,除了肿瘤坏死吸收外,还可能与肿瘤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等因素相关。对于发热的患儿,需要注意与感染性发热相鉴别,因为有时肿瘤患儿免疫力相对低下,可能同时合并感染,增加了发热原因判断的复杂性。
2.消瘦、乏力:由于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患儿可出现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同时伴有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这种全身消耗症状在年长儿中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年长儿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身体的不适感受。例如,一些患儿原本活泼好动,患病后逐渐变得不愿意活动,食欲也明显减退,导致体重持续下降,身体状况逐渐变差。
3.转移相关表现:神经母细胞瘤容易发生转移,转移到不同部位会有相应表现。转移至骨骼时,可引起骨痛,常见于颅骨、骨盆、长骨等部位,患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肢体活动受限等表现;转移至肝脏时,可导致肝大、黄疸等,表现为腹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皮肤和巩膜发黄;转移至淋巴结时,可触及颈部、纵隔、腹腔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不同转移部位的表现差异较大,且转移灶的出现会进一步加重患儿的病情,影响预后。
三、不同年龄段表现特点
1.婴幼儿期: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往往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由于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可能发现孩子腹部隆起或触摸到异常包块才引起重视。此外,婴幼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肿瘤消耗大量能量,影响了正常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过程。
2.年长儿:年长儿能够表达头痛、骨痛等症状,比如诉说头痛可能提示肿瘤转移至颅骨等部位;诉说骨痛可能提示骨骼转移。同时,年长儿的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等相对更为明显,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更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神经母细胞瘤的儿童,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肿瘤及其治疗可能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育产生长期影响。在观察局部表现时,要轻柔操作,避免过度刺激肿瘤部位引起不良后果。对于出现发热等全身表现的患儿,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同时积极排查发热原因,防止延误病情。在面对转移相关表现时,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相应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