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并非完全无用,其常见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狭窄等,可通过肾小球滤过率、肾脏核素扫描评估剩余肾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老年人)、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吸烟、高盐饮食)、有基础病史人群(糖尿病、高血压)的肾萎缩患者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明确肾萎缩原因、评估剩余肾功能并采取对应措施可维持剩余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一、肾萎缩的原因及剩余肾功能的评估
1.肾萎缩的常见原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的肾小球炎症会逐渐破坏肾单位,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进而出现肾萎缩。例如,一些患者患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年后,肾脏会逐渐萎缩。
高血压肾病: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使肾小动脉发生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单位逐渐受损,引起肾萎缩。对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肾脏情况。
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供血减少,引发肾脏缺血性改变,导致肾萎缩。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肾动脉狭窄,如年轻人可能因先天性肾动脉发育异常等原因,老年人可能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狭窄。
2.剩余肾功能的评估方法
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血液中的肌酐等指标计算eGFR,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一般来说,eGFR在一定数值以上的患者仍有部分肾功能来维持基本的代谢废物排出等功能。例如,eGFR在15ml/(min·1.73m2)以上时,肾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
肾脏核素扫描:可以直接评估肾脏各部分的血流和功能情况,明确萎缩肾脏中仍有功能的部分所占比例等信息。
二、肾萎缩患者的相关注意事项
1.对于不同年龄人群
儿童肾萎缩:儿童肾萎缩多与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遗传性肾病等有关。需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肾脏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儿童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以及生长激素等的分泌调节。例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的儿童,除了关注肾萎缩情况外,还需关注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是否正常,定期进行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
老年人肾萎缩:老年人肾萎缩常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相关。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肾萎缩可能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同时,在用药方面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明显损害的药物。
2.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
有吸烟习惯的肾萎缩患者:吸烟会加重血管收缩,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加重肾萎缩的进展。所以肾萎缩患者应严格戒烟,减少对肾脏血液供应的不良影响。
高盐饮食的肾萎缩患者: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肾萎缩患者的病情控制。肾萎缩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不超过6克,以减轻肾脏的排泄负担。
3.有基础病史人群
有糖尿病病史的肾萎缩患者: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萎缩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类患者除了要控制肾萎缩相关的情况外,还需严格控制血糖。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进一步损伤肾脏血管和肾单位,加速肾萎缩的进展。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和降糖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有高血压病史的肾萎缩患者:高血压会持续损害肾脏血管,肾萎缩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如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对于肾萎缩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总体要尽量降低高血压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总之,肾萎缩并不意味着肾脏完全没有用,通过对肾萎缩原因的明确、剩余肾功能的评估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和病史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尽可能维持剩余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