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瘤如何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化学药物、内分泌和靶向治疗。手术有乳房肿瘤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放射治疗分术后辅助放疗和术前放疗;化学药物治疗有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且需长期用药并注意不良反应;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患者,用药前需检测并监测不良反应。
一、手术治疗
1.乳房肿瘤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较小的乳腺瘤,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可最大程度保留乳房外形。对于年龄较轻、乳房体积适中且肿瘤较局限的患者较为适用,能在去除病灶的同时尽量维持乳房的美观,对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小。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用于较晚期的乳腺癌等情况。切除乳房组织以及胸大肌、胸小肌等部分组织,术后可能需要进行乳房重建等后续处理。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好且肿瘤分期较晚的患者可能会采用此术式,但需要充分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及术后恢复能力等。
3.保乳手术:适用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组织,同时保留乳房。要求肿瘤大小适中,与乳房体积比例合适,且患者有保留乳房的意愿。对于年轻患者,尤其是有强烈保乳意愿的,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选择保乳手术,术后通常需要辅助放疗等综合治疗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二、放射治疗
1.术后辅助放疗:常用于保乳手术后,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如果存在高危复发因素(如淋巴结转移较多等)也可能会进行放疗。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年龄较小的患者在放疗时需要特别注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要精准定位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
2.术前放疗:对于一些较大的乳腺肿瘤,术前放疗可以使肿瘤缩小,增加手术保乳的机会。需要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术前放疗,同时要考虑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等因素。
三、化学药物治疗
1.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等情况,在手术前使用化疗药物,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同时可以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适用于肿瘤较大、边界不清等局部晚期表现的患者,用药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等,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化疗方案。
2.辅助化疗:术后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等情况进行辅助化疗,杀灭全身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会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的化疗药物,但需要权衡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内分泌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作用于雌激素受体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适用于绝经前、绝经后等不同激素状态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月经状态、激素受体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如他莫昔芬等药物适用于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适用于绝经后患者。
2.注意事项:内分泌治疗需要长期用药,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他莫昔芬可能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等,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监测;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问题,需要注意补钙等相关处理,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用药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监测和处理。
五、靶向治疗
1.适用人群: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如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结合HER-2受体来发挥作用。在使用靶向治疗前需要进行HER-2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靶向治疗,用药过程中要监测心脏功能等不良反应,因为部分靶向药物可能会对心脏有一定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用药时要根据心脏功能等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