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肿块和结节的区别
乳房肿块与结节有定义性质、影像学表现、病因、处理随访及特殊人群等方面的区别,肿块有良恶性,结节可视为较小肿块,良恶性表现与处理各有不同,孕期和老年女性发现时需特殊对待。
一、定义与性质
1.乳房肿块:是乳房组织内可触及的异常团块,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性质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块如乳腺纤维腺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恶性肿块如乳腺癌肿块,常表现为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等。
2.乳房结节:是乳房组织内的小肿块,可理解为较小的乳房肿块,结节也有良恶性之分。例如乳腺增生结节,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可为片状、条索状或颗粒状等多种形态。
二、影像学表现差异
1.超声检查
乳房肿块:通过超声可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良性肿块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块超声下常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钙化等表现。
乳房结节:结节的超声表现与肿块类似,但结节相对较小,其良恶性判断同样依据边界、形态、回声等特征,小的良性结节可能边界清、回声均匀,而恶性结节也可表现为边界不清等。
2.钼靶检查:对于乳房肿块和结节,钼靶检查可观察钙化情况等。恶性肿块或结节在钼靶上可能发现微小钙化灶,呈簇状分布等特征,而良性的一般较少有这种典型钙化表现。
三、病因方面的区别
1.乳房肿块
良性病因:可能由乳腺纤维腺瘤(与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有关,青年女性多见)、乳腺囊肿(多因乳腺导管阻塞等引起)、乳腺脂肪瘤(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等导致。例如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18-25岁女性,与雌激素刺激有关。
恶性病因:主要是乳腺癌,与遗传因素(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等)、内分泌因素(长期高水平雌激素暴露等)、生活方式(如肥胖、缺乏运动等)等有关。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2.乳房结节
良性病因:乳腺增生结节与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有关,月经周期紊乱的女性更易出现乳腺增生结节。此外,如浆细胞性乳腺炎也可能形成结节,与乳腺导管扩张、免疫反应等有关。
恶性病因:乳腺恶性肿瘤也可表现为结节,病因与上述乳腺癌的病因相似,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乳腺恶性结节的风险较高。
四、处理与随访的不同
1.乳房肿块
良性肿块:较小的良性肿块如果没有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等检查。如果肿块较大或有生长趋势等,可考虑手术切除。例如乳腺纤维腺瘤,当肿块大于1cm且有生长倾向时,多建议手术切除。
恶性肿块:一旦确诊为恶性肿块(如乳腺癌肿块),需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需要尽快制定治疗方案,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乳房结节
良性结节:对于良性结节,如果是乳腺增生结节且症状不明显,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进行改善,定期随访超声等检查。如果是其他良性结节如较小的乳腺纤维腺瘤结节,处理原则同良性肿块类似,较小无症状可随访,有变化则考虑手术。
恶性结节:恶性结节的处理同恶性肿块,一旦确诊需尽快启动综合治疗,并密切随访各项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方面,孕期女性发现乳房肿块或结节需特别谨慎,因为孕期体内激素变化较大,需由专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密切观察结节或肿块的变化,避免因孕期激素影响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老年女性发现乳房肿块或结节时,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更加积极地进行检查明确性质,因为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恶性肿瘤进展可能相对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