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的治疗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化疗药物中替莫唑胺是烷化剂类,经转化发挥抗肿瘤作用,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及老年患者需注意;卡莫司汀属亚硝基脲类烷化剂,能透过血-脑屏障,有骨髓抑制病史及儿童患者需谨慎。靶向药物中贝伐珠单抗是VEGF抑制剂,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可能适用,严重高血压等患者及儿童需谨慎。免疫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免疫抑制发挥作用,处于临床试验探索阶段,需检测生物标志物筛选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及老年患者需考虑相关因素
一、化疗药物治疗
(一)替莫唑胺
1.作用机制:替莫唑胺是治疗胶质瘤常用的烷化剂类化疗药物,在体内经非酶途径迅速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代谢产物MTIC(3-甲基-(三嗪-1-)咪唑-4-甲酰胺),通过与DNA连接,形成交叉链接,干扰DNA的合成与修复,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替莫唑胺对胶质母细胞瘤等胶质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2.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适用于多种胶质瘤患者,但对于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因为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主要通过肝肾,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于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骨髓抑制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
(二)卡莫司汀
1.作用机制:卡莫司汀属于亚硝基脲类烷化剂,能与DNA、RNA发生烷基化反应,影响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它能透过血-脑屏障,对脑内的胶质瘤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常用于恶性胶质瘤的治疗。
2.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适用于胶质瘤的治疗,但对于有骨髓抑制病史的患者要格外注意,因为卡莫司汀可能会进一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等减少。儿童患者使用时需充分评估其骨髓储备功能和生长发育情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对骨髓和生长的影响需要谨慎权衡。
二、靶向药物治疗
(一)贝伐珠单抗
1.作用机制:贝伐珠单抗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通过与VEGF结合,阻断VEGF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限制胶质瘤的生长和转移。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贝伐珠单抗可改善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缓解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2.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对于复发或难治性胶质瘤患者可能适用,但对于有严重高血压、胃肠穿孔倾向、出血倾向等患者要谨慎。高血压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可能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有胃肠穿孔倾向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后可能加重相关风险。在儿童患者中使用需严格评估获益与风险,因为儿童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相对有限,且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与成人不同。
三、免疫治疗药物治疗
(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
1.作用机制: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T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目前一些研究正在探索其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部分临床试验显示其可能对部分胶质瘤患者有一定疗效,但总体有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探索阶段,对于适合的患者需要进行PD-L1等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来筛选。对于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的患者不适合使用,因为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的患者无法有效启动免疫应答。老年患者使用时要考虑其免疫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对免疫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