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产手术前需要做什么检查
引产相关检查包括全身状况评估(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产科相关检查(超声、宫颈评估)及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筛查),全身状况评估可了解孕妇贫血、感染、肝肾功能等情况,产科相关检查明确胎儿及宫颈情况,传染病筛查为防护及病情管理提供依据。
一、全身状况评估相关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意义: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孕妇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情况。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判断孕妇是否存在贫血,若血红蛋白过低,引产手术中可能出现出血风险增加等情况;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能帮助判断孕妇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如有感染,需先控制感染再考虑引产。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孕妇,血常规结果可能有差异,例如长期营养不良的孕妇可能更易出现贫血,在血常规上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对于有贫血病史的孕妇,需进一步评估贫血程度及原因,必要时提前进行纠正贫血的准备。
检查内容: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等指标。
2.凝血功能检查:
意义:凝血功能检查能评估孕妇的凝血状态,引产过程中可能会有出血情况,若凝血功能异常,会增加引产出血不止的风险。不同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凝血障碍性疾病病史,更需严格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例如有过产后大出血病史的孕妇,在引产前行凝血功能检查尤为重要,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检查内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
3.肝肾功能检查:
意义:了解孕妇的肝肾功能状况,因为引产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肝肾功能异常时药物代谢可能出现问题。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饮酒的孕妇可能存在肝功能受损风险,需重点关注肝功能指标;有慢性肾病病史的孕妇则需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例如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的孕妇,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评估引产对肝脏的影响程度。
检查内容: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等指标。
二、产科相关检查
1.超声检查
意义:通过超声可以明确胎儿的胎位、胎儿大小、胎盘位置等情况。胎位不正可能会影响引产方式的选择;胎儿大小关系到引产时宫颈成熟度的评估等;胎盘位置异常如前置胎盘等会增加引产的风险,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不同年龄的孕妇,胎儿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高龄孕妇胎儿出现一些异常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超声检查需更细致。对于有多次流产史或剖宫产史的孕妇,超声检查胎盘位置尤为重要,以判断是否存在胎盘植入等风险。
检查内容:包括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胎盘厚度及位置、羊水指数等指标。
2.宫颈评估
意义:宫颈的成熟度对引产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评估宫颈成熟度可以选择Bishop评分法等,了解宫颈的软硬度、长度、扩张度等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吸烟的孕妇可能宫颈成熟度相对较差,在引产时需综合考虑。对于既往有宫颈手术史的孕妇,如宫颈锥切术,宫颈评估更为关键,以判断宫颈在引产过程中的耐受性。
检查内容:通过妇科检查评估宫颈的Bishop评分相关指标,如宫颈软硬度、宫颈长度、宫口扩张度、先露部位置等。
三、传染病筛查
1.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筛查
意义:这些传染病的筛查是为了在引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医护人员及其他孕妇被感染,同时也有利于对孕妇自身的病情进行管理。不同病史的孕妇,如有过输血史或性传播疾病高危行为的孕妇,需重点进行这些传染病的筛查。例如有梅毒感染病史的孕妇,在引产过程中要按照传染病防治规范进行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检查内容:包括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