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什么引起的
原发性肾脏疾病中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可致尿毒症;继发性肾脏疾病里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会引发尿毒症;遗传性肾脏疾病中的多囊肾可导致肾功能受影响;其他因素如尿路梗阻、药物肾损伤也能促使发展为尿毒症,不同疾病有不同发病机制、好发人群及相关影响因素,需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防范尿毒症。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可逐渐进展为尿毒症。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初始可能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随着病情迁延不愈,肾小球逐渐硬化、纤维化,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发展至尿毒症。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发病情况有一定差异,长期高蛋白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肾小球肾炎的进展风险,有肾小球肾炎病史的人群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2.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也可导致尿毒症。如药物相关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某些抗生素、止痛药等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肾小管间质,影响肾脏的重吸收、分泌等功能,进而影响肾功能。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因不同病因患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生活中滥用药物等不良行为会增加患病风险,有相关药物使用史且出现肾功能异常早期表现的人群要警惕病情进展。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并发糖尿病肾病。高血糖会引起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扩张等病理改变,进而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随着病程延长,肾功能逐渐下降。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男性和女性患病风险无显著性别差异,但肥胖、长期高血糖未有效控制等生活方式因素会明显增加患病及进展至尿毒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来延缓肾病进展。
2.高血压肾损害: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小动脉发生硬化,肾实质缺血,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进展为尿毒症。高血压肾损害在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越长、血压控制不佳者发生风险越高,男性和女性患病风险无明显差异,高血压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以保护肾功能。
3.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有关。该病多见于育龄女性,不同年龄均可发病,自身免疫紊乱是关键因素,生活中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患者需规范治疗自身免疫病以保护肾脏功能。
三、遗传性肾脏疾病
1.多囊肾: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囊肿逐渐增大破坏肾组织,影响肾功能。多囊肾有家族遗传倾向,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囊肿的生长速度等受遗传因素决定,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腰部外伤等可能导致囊肿破裂的因素。
四、其他因素
1.尿路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等,可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积水,长期肾积水会压迫肾实质,影响肾功能,最终发展为尿毒症。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尿路梗阻因素患病,男性因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导致尿路梗阻的风险相对较高,出现排尿困难等尿路梗阻相关症状时需及时处理以避免肾功能损害进展。
2.药物肾损伤:某些药物具有肾毒性,长期或不当使用可引起肾损伤进而发展为尿毒症。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功能减退。不同药物对肾脏损伤的机制不同,年龄较小的人群由于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更易受药物肾损伤影响,老年人肾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也更容易发生药物肾损伤,使用可能有肾毒性药物时需谨慎,遵循医嘱并密切监测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