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及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病因包括胚胎、母体、父亲及环境因素,临床表现为相应阴道流血和腹痛,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处理包括一般处理、药物治疗和密切观察,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育龄女性孕前体检妊娠后避害产检,有不良孕史者孕前评估妊娠后密切监测,特殊职业人群孕前换岗妊娠后加强防护产检。
一、病因
1.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如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可传递给胚胎,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数目或结构异常,都会影响胚胎正常发育,引发先兆流产。
2.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时,细菌毒素或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胚胎,影响胚胎发育;孕妇患严重贫血、心力衰竭等疾病,可导致胎儿缺氧,引起先兆流产;孕妇患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可能增加先兆流产风险。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可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宫颈重度裂伤、宫颈内口松弛等,在妊娠中晚期容易因胎膜早破发生流产,而在早期也可能引发先兆流产。
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全可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胚胎发育,增加先兆流产发生几率;高泌乳素血症可抑制卵巢功能,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导致先兆流产。
强烈应激:孕妇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及受到重大精神刺激等,可引起体内激素水平波动,从而诱发先兆流产。
3.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增加先兆流产发生可能。
4.环境因素:孕妇过多接触过多甲醛、苯等化学物质,或长期处于高辐射环境中,均可能引起先兆流产。
二、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流血颜色可呈暗红色或血性白带。
2.腹痛: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孕妇仅感腰部酸胀,部分孕妇腹痛较剧烈。
三、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孕妇既往妊娠史、本次妊娠过程中有无接触有害物质、有无不良生活习惯等情况。
2.体格检查: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宫颈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膨出等情况。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确定胚胎是否存活,有无胎心搏动,还可协助判断是否为异位妊娠等情况。若超声显示胚胎符合孕周,有胎心搏动,一般考虑先兆流产;若超声提示胚胎发育异常,如胚芽短小、无胎心等,则需进一步评估。
孕激素测定:测定孕妇血清孕激素水平,若孕激素水平较低,提示流产风险较高,但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四、处理
1.一般处理:孕妇需适当休息,禁止性生活,保持情绪稳定。
2.药物治疗: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可适当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黄体功能不全者可补充孕激素等,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3.密切观察:密切观察孕妇阴道流血情况及腹痛情况,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等,了解胚胎发育情况。若经过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超声检查提示胚胎发育正常,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增多、腹痛加剧,超声检查提示胚胎发育异常,则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需及时终止妊娠。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应在孕前进行全面体检,包括染色体检查、生殖系统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妊娠的疾病。妊娠后要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2.有不良孕史人群:再次妊娠时需更加谨慎,孕前应进行详细的孕前咨询和评估,如染色体检查、内分泌检查等,妊娠后要密切监测胚胎发育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3.特殊职业人群: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高辐射环境的人群,妊娠前应尽量调换工作岗位,避免继续接触有害因素,妊娠后更要加强孕期防护,定期进行产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