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的原因都有哪些
导致尿毒症的因素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肾脏疾病。原发性肾脏疾病中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肾小管-间质肾病多由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所致;继发性肾脏疾病里糖尿病肾病随糖尿病病程延长发病、高血压肾损害与长期高血压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多见于育龄期女性;遗传性疾病多囊肾为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成年后发病且有家族倾向,这些疾病均会逐步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致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尿毒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病情逐渐进展,肾小球逐渐硬化、纤维化,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使得肾小球受到损伤,长期的炎症过程会逐步破坏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可能有一定的发病倾向,长期高蛋白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肾小球肾炎的病情进展,有肾小球肾炎病史的人群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更易向尿毒症方向发展。
2.肾小管-间质肾病:包括慢性肾盂肾炎等。慢性肾盂肾炎多由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所致,病原菌持续侵犯肾小管-间质,引起肾脏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病变逐渐累及肾脏实质,影响肾脏的重吸收、分泌等功能,随着时间推移,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相对更易患肾盂肾炎,不注意个人卫生、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进而增加发展为尿毒症的可能性。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扩张等。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若病情持续进展,会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进展为尿毒症。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在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较为常见,肥胖、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等因素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男性和女性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糖尿病本身对全身血管的影响使得肾脏受累风险增加。
2.高血压肾损害: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肾脏缺血又会进一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加重肾脏损伤,导致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功能逐渐减退。高血压肾损害在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越长、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高血压肾损害的风险越高,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高血压本身对心血管和肾脏的双重损害需要引起重视,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人群更易发展为尿毒症。
3.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小球、肾小管等受损,病情反复发作会逐渐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最终发展为尿毒症。该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内分泌因素等也可能有一定影响,在疾病活动期若未得到有效控制,肾脏受累风险大大增加,进而向尿毒症方向发展。
三、遗传性肾脏疾病
1.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其中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较为常见。患者肾脏内会出现多个囊肿,囊肿逐渐增大,压迫肾实质,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一般在成年后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囊肿的逐渐增大是其破坏肾脏功能的主要原因,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增大才逐渐出现腰痛、血尿等表现,若不及时干预,病情会逐渐进展至尿毒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