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什么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综合征,发病机制是慢性肾脏病进展致肾脏滤过等功能严重受损,代谢废物等无法正常排出,引发一系列紊乱与症状;常见病因有原发性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肾损害等;临床表现涉及消化、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等系统;诊断通过血液、尿液检查及肾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和基础疾病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发病机制
慢性肾脏病逐渐进展,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等严重受损,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同时一些内分泌功能也出现异常等,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例如,肾脏不能正常排泄尿素等含氮废物,导致血液中尿素等浓度升高。
二、常见病因
1.原发性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长期的肾小球炎症会逐渐破坏肾小球结构和功能,使得肾脏滤过等功能逐步减退,最终发展到尿毒症阶段。
2.继发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等结构,影响肾脏功能,若病情持续进展可导致尿毒症。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结构与功能,进而引发尿毒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肾损害: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自身抗体等会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脏病变逐渐加重,发展为尿毒症。
三、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体内毒素堆积影响了胃肠道功能。
2.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高血压与肾脏受损后水钠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心力衰竭则与水钠潴留、毒素影响心肌功能等相关。
3.血液系统:常见贫血,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原因导致。
4.呼吸系统:严重时可能出现尿毒症肺炎等,表现为呼吸困难等。
5.神经系统:患者可能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抽搐甚至昏迷等表现,与毒素蓄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四、诊断方法
1.血液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显著升高,一般血肌酐超过707μmol/L可作为尿毒症的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同时还可能伴有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
血常规可发现贫血等情况。
2.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等异常,尿量也可能出现异常,如少尿或无尿等情况。
3.肾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脏体积缩小等形态学改变。
五、治疗方式
1.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机器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灌注透析液,实现毒素和水分的交换。
肾脏移植:将健康的供体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肾脏的正常功能,但面临供体短缺、排斥反应等问题。
2.基础疾病治疗:如对于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需要控制血糖等;对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导致的,需要控制血压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尿毒症可能有其特殊的病因,比如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等。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情况,因为尿毒症本身以及治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
2.老年人:老年人患尿毒症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中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选择相对温和且适合其身体状况的治疗方案,在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其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耐受性相对较差。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出现尿毒症较为罕见但情况复杂。需要权衡母亲和胎儿的情况,在治疗上要非常谨慎,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如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透析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