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肿瘤是起源于颅内结构的肿瘤,与继发性脑肿瘤不同,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在各年龄段发病率有差异。其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别)、局灶性症状(因肿瘤部位而异,如额叶肿瘤有精神及运动障碍等)、内分泌症状(垂体瘤可致激素分泌异常)。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在原发性脑肿瘤的诊治上各有注意要点,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孕妇要考虑胎儿安全,老年人要评估身体耐受性,有家族遗传病史者需定期检查。
一、原发性脑肿瘤的定义
原发性脑肿瘤是指起源于脑组织、脑膜、脑神经、垂体、血管及胚胎残余组织等颅内结构的肿瘤。与继发性脑肿瘤不同,继发性脑肿瘤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脑部形成的。原发性脑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类型的脑肿瘤在各年龄段的发病率有所差异。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等;而在成年人中,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等更为多见。性别方面,部分脑肿瘤如脑膜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而胶质母细胞瘤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增加原发性脑肿瘤的发生风险。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如携带特定基因突变(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LiFraumeni综合征等相关基因突变),患原发性脑肿瘤的概率也会升高。
二、原发性脑肿瘤的症状
1.颅内压增高症状
这是原发性脑肿瘤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肿瘤占位导致颅内空间相对变小,脑脊液循环受阻等引起。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搏动性胀痛或钝痛,早晨或睡眠中加重,咳嗽、用力排便等可使头痛加剧。呕吐通常呈喷射性,与进食无关,是由于颅内压刺激呕吐中枢所致。视乳头水肿也是重要的体征,可通过眼底检查发现,长期存在视乳头水肿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不同年龄段对颅内压增高的耐受性和反应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颅骨尚未完全闭合,在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头颅增大、前囟饱满等表现;老年人由于脑萎缩,颅内空间相对较大,颅内压增高症状可能出现较晚且不典型。
2.局灶性症状
这与肿瘤所在的部位有关。
额叶肿瘤:可出现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淡漠等;还可能导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瘫痪等,若肿瘤位于优势半球,还可能出现运动性失语,即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
颞叶肿瘤:可引起癫痫发作,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自动症等表现;也可能影响听觉,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顶叶肿瘤: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如痛觉、温度觉、触觉减退或异常,还可能出现失用症,即不能正确使用工具等。
枕叶肿瘤:可导致视觉障碍,如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
小脑肿瘤:可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眼球震颤等;还可能有肌张力降低等表现。
3.内分泌症状
如果肿瘤发生在垂体等部位,可影响内分泌功能。例如垂体瘤可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出现泌乳素升高时,女性可表现为闭经、溢乳、不孕,男性可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在儿童可导致巨人症,在成年人可导致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库欣综合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等。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原发性脑肿瘤时可能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认知、身体发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孕妇患原发性脑肿瘤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胎儿的安全,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脑肿瘤时,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和耐受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脑部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