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透析是怎么做
尿毒症患者透析包括透析前准备、血液透析过程、腹膜透析过程及透析后护理与注意事项。透析前需评估规划并为血液透析准备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是连接机器让血液引出循环再回输;腹膜透析是灌注、停留后排出透析液;透析后要休息、遵饮食方案,监测指标预防并发症,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透析前的准备
1.评估与规划:医生会对尿毒症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肾功能、身体状况等,以确定是否适合透析以及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常见的透析方式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尿毒症患者,需更谨慎评估其生长发育等多方面影响;女性患者要考虑生理期等对透析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者,需评估其心肺功能对透析的耐受性等。
2.血管通路准备(针对血液透析):如果选择血液透析,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可能会提前进行动-静脉内瘘的建立,通过手术使动脉和静脉相连,让静脉血管扩张变粗,为透析时的血液引出和回输提供良好的血管条件。动-静脉内瘘的建立需要考虑患者的血管条件,年龄较小的儿童建立内瘘难度相对较大,需选择合适的血管;女性患者可能因皮下脂肪等情况影响内瘘的操作和后期使用;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血管条件可能较差,需要更精心的评估和准备。
二、血液透析过程
1.设备连接:患者坐在血液透析机旁,将身体与血液透析机连接。血液透析机通过管路与患者的血管通路相连。
2.血液引出与循环:血液从患者体内通过管路引出,进入透析器。在透析器中,血液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透析液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可带走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同时补充人体需要的一些物质。这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范围不同,需特别关注儿童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变化;女性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激素水平等变化可能对生命体征有一定影响,要及时调整;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更要严密监测循环状况。
3.透析结束:经过一定时间的透析后,血液再通过管路回输到患者体内,透析结束后要对血管通路进行妥善护理,防止出血等并发症。
三、腹膜透析过程
1.透析液灌注:对于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需要将透析液通过导管注入腹腔。透析液会在腹腔内与腹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灌注透析液时要注意操作的无菌原则,防止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腹膜透析患者,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腹腔脏器;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灌注透析液要更加注意卫生;有腹腔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要评估腹腔状况后再进行腹膜透析操作。
2.透析液停留与排出:透析液在腹腔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再将含有废物和多余水分的透析液引出体外。这个过程需要患者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操作,不同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停留时间可能有所不同,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四、透析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透析后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不同年龄患者,休息的要求有所差异,儿童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保证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要适当调整休息方式。饮食方面要遵循医生制定的饮食方案,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例如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对水分的排出能力大大下降,所以要严格控制进水量,避免加重水肿等情况;腹膜透析患者也需要注意水分和盐分的摄入,防止透析效果不佳等情况。
2.并发症预防与监测:要注意监测血压、体重等指标,及时发现透析相关并发症。如血液透析可能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腹膜透析可能出现腹膜炎等并发症,要注意观察腹腔有无腹痛、发热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更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患者,在透析后要注意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和控制,因为透析可能对血糖等代谢指标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