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精神障碍常见情绪方面有抑郁情绪(持续心境低落等)和焦虑情绪(过度紧张不安等);认知方面有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精力)和记忆力减退(近期事遗忘快等);行为方面有活动减少(动作迟缓等)和行为冲动(无理由发脾气等);躯体方面有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和食欲改变(减退或亢进)。
一、情绪方面症状
1.抑郁情绪:表现为持续的心境低落,患者常常感到悲伤、绝望,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缺乏兴趣。例如,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水平会发生变化,影响情绪调节,导致长期处于低落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均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无故哭泣、对学校活动缺乏热情等;女性在产后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抑郁情绪发生率相对较高。
2.焦虑情绪:患者会出现过度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体验。可表现为莫名的心慌、手抖、坐立不安等。焦虑症患者的大脑杏仁核等区域活动异常,导致对威胁的过度警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的人群焦虑情绪发生率可能更高,年龄方面,青少年在面临学业压力等情况时也易出现焦虑情绪。
二、认知方面症状
1.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集中精力关注事物,在学习、工作等场景中表现明显。例如,患有情感精神障碍的个体在进行阅读或听讲时,容易被外界干扰,无法持续保持专注。这可能与大脑前额叶等认知相关区域的功能紊乱有关,不同病史的患者,如长期患有慢性情感精神障碍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更为明显,年龄较小的儿童若存在情感精神障碍,可能影响其学习能力和注意力发展。
2.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遗忘较快,难以回忆起重要的信息。研究发现,情感精神障碍可能影响大脑海马体等与记忆存储相关区域的功能,导致记忆功能受损。不同性别方面,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男女在情感精神障碍导致的记忆力减退上有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若合并情感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可能更为突出,因为老年人本身记忆力随年龄增长有自然衰退趋势,情感精神障碍会进一步加重。
三、行为方面症状
1.活动减少:患者表现为动作迟缓、行为减少,不愿参与社交活动或日常事务。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整天卧床,缺乏主动活动的意愿。这与大脑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影响了患者的动机和活动水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缺乏运动且有情感精神障碍的人活动减少可能更明显,年龄较小的儿童若有情感精神障碍,可能表现为不爱玩耍、行动迟缓等,与正常儿童活泼好动形成对比。
2.行为冲动:部分情感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行为冲动的情况,如无理由的发脾气、冲动购物等。这可能与患者的情绪调节失控以及大脑的神经调控异常有关,在有过脑损伤等病史的患者中,行为冲动的风险可能更高,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若出现情感精神障碍,行为冲动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
四、躯体方面症状
1.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失眠或嗜睡。失眠患者难以入睡、睡眠浅、易惊醒;嗜睡患者则整天困倦、睡眠时间过长。情感精神障碍与睡眠-觉醒调节系统的紊乱相关,例如抑郁症常伴随睡眠障碍,其机制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失调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睡眠障碍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老年人睡眠障碍可能加重其基础健康问题,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睡眠障碍与情感精神障碍相互影响的情况较为常见。
2.食欲改变: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亢进。食欲减退者进食量明显减少,可能导致体重下降;食欲亢进者进食量大幅增加,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这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有关,例如抑郁症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而某些情感精神障碍药物可能会引起食欲改变的副作用,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节食或暴饮暴食的人群若出现情感精神障碍,食欲改变可能更为复杂,年龄较小的儿童食欲改变可能影响其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