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的躁郁症怎么检查
诊断躁郁症需从临床症状评估、心理量表测评、实验室检查入手。临床症状评估要观察不同人群情绪状态及询问病程特点;心理量表测评常用心境障碍问卷等筛查及汉密尔顿系列量表辅助;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查血常规等及神经影像学的MRI观察大脑结构。
一、临床症状评估
1.情绪状态观察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要留意其情绪波动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莫名的烦躁、哭闹不安或过度兴奋、活动量异常增加;青少年可能出现情绪突然从低落转向高涨,或在短时间内情绪不稳定,如前一刻还郁郁寡欢,下一刻就显得过于开朗且行为冲动;成年人则可能在工作生活中频繁出现情绪的大幅起伏,比如本应专注工作时突然陷入极度沮丧,而后又快速转为过度乐观的状态。通过长期观察其日常的情绪表现模式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躁郁症的倾向,这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情绪的异常波动是躁郁症的核心表现之一,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个体在情绪呈现上虽有差异,但情绪的不稳定和大幅起伏是共有的关键特征。
2.病程特点询问
了解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发作规律。对于有生活方式影响的人群,比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要关注其情绪症状出现与生活方式改变的时间关联。同时询问既往病史,若有其他精神类疾病史,如曾有过单纯的抑郁症发作或焦虑症发作等,需考虑躁郁症的可能性增加。因为临床研究表明,既往有其他精神疾病史的人群,躁郁症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而生活方式的紊乱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情绪的波动,从而影响躁郁症的症状表现和病程特点的判断。
二、心理量表测评
1.常用心理量表
心境障碍问卷(MDQ):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筛查工具。它通过一系列问题来评估被测试者是否存在符合躁郁症诊断标准的心境障碍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问题的表述和侧重点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核心是围绕情绪的高涨、低落、活动量变化、睡眠需求改变等方面。例如,对于儿童,可能会以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询问其日常的活动和情绪表现;对于成年人,则会更深入询问工作、社交等方面因情绪变化产生的影响。该量表经过大量临床验证,能够较为准确地筛查出可能患有躁郁症的个体,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之一。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虽然主要用于抑郁和焦虑的评估,但对于躁郁症的诊断也有辅助作用。因为躁郁症患者往往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表现,通过这两个量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判断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从而为躁郁症的诊断提供更多依据。例如,在躁郁症的抑郁发作期,HAMD评分会显著升高,而在躁狂发作期,HAMA评分可能也会有相应的异常变化,通过对这两个量表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辅助判断是否为躁郁症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与情绪障碍相关,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情绪的波动。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引发抑郁情绪,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情绪高涨等类似躁狂的表现。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排除一些因感染等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类似躁郁症症状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血常规的正常参考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血常规指标与成年人存在差异,需要依据相应年龄段的参考值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神经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通过对大脑结构的成像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大脑结构的异常改变。例如,有研究发现躁郁症患者在某些脑区可能存在灰质体积的变化等结构异常。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大脑的发育阶段不同,MRI检查结果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大脑结构与成年人有明显不同,在判断MRI结果时需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对大脑结构的影响。通过MRI检查可以从解剖结构层面为躁郁症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帮助排除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情绪异常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