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组以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综合征,病因多样,多数与感染相关,儿童和青少年及老年人有不同特点,诊断需结合多方面,治疗是对症支持及针对病因,儿童和老年人治疗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急性肾炎综合征的定义
急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组以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综合征。其病因多样,多数与感染相关,尤其是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较为常见。
二、主要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意义
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是急性肾炎综合征常见表现之一。镜下血尿指尿中红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超过一定数值(通常>3个/高倍视野)提示存在血尿情况,肉眼血尿则是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等明显血色,血尿的出现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所致。
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成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150mg),蛋白尿的产生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有关,使得原本不能通过或很少通过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
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有关。例如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肾脏排出水分和钠离子减少,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进而引起组织间隙水肿。
高血压: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这与水钠潴留引起的血容量增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血压升高可进一步加重心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
三、常见病因及相关人群特点
感染相关病因:
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链球菌等感染,从而引发急性肾炎综合征。比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导致肾小球炎症,引发急性肾炎综合征。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除了链球菌感染外,其他病原体感染也可能引发急性肾炎综合征,且老年人发生急性肾炎综合征后,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检查。
非感染性病因: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急性肾炎综合征,但相对感染因素来说比例较低。不同性别在急性肾炎综合征的发病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在一些特殊病因导致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比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情况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但总体来说急性肾炎综合征的发病与性别关系不突出。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以及可能的病因调查来进行诊断。尿常规检查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肾功能检查可能发现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异常,同时结合患者起病前的感染史等情况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类似表现的肾脏疾病相鉴别,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进展更为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还需要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相鉴别,通过进一步的肾活检等检查手段来明确具体病因,以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五、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急性肾炎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水肿明显者,限制水钠摄入;对于高血压,可使用降压药物等。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尿量、水肿等情况的变化,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急性肾炎综合征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需要考虑不同药物对肾脏功能等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