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出血怎么治
肠胃出血患者需先初步评估与稳定生命体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判断出血来源;然后针对病因治疗,如消化性溃疡出血用抑酸等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生长抑素等及内镜治疗、肠道肿瘤出血考虑手术等;接着进行支持对症治疗,如纠正贫血、维护内环境稳定;最后康复与预防,包括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要求及随访重点。
一、初步评估与稳定生命体征
1.一般情况评估:首先要对肠胃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的监测,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黏膜色泽等,以判断失血的严重程度。若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需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可输注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或胶体溶液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脏器功能减退,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功能,避免输液过快导致心衰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则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补液量。
2.出血来源判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来明确肠胃出血的来源,如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部位的病变,明确是否存在溃疡、肿瘤、静脉曲张等导致出血的病因;结肠镜检查可用于检查结肠及直肠的病变;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发现胃肠道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出血部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肠胃出血的常见病因有所差异,例如老年男性患者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年轻女性患者可能因肠道炎症性疾病等导致出血。
二、针对病因的治疗
1.消化性溃疡出血:如果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常见药物有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减少再出血的风险。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导致的出血,还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在儿童患者中,需谨慎使用某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以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控制出血。还可采用内镜下治疗,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对于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要综合考虑其肝功能情况等因素,老年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肝肾功能的变化。
3.肠道肿瘤出血:如果是肠道肿瘤引起的出血,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病灶。但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局部化疗、介入治疗等方法。不同年龄的肠道肿瘤患者,其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所不同,儿童肠道肿瘤相对较少见,一旦发现需更谨慎评估手术风险等。
三、支持对症治疗
1.纠正贫血:根据患者贫血的程度补充红细胞悬液或浓缩红细胞等。对于慢性肠胃出血导致贫血的患者,要注意饮食中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但在儿童患者中,需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维护内环境稳定:监测患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例如,对于因大量失血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补充碱性药物进行纠正。老年患者由于内环境调节能力下降,更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内环境的变化。
四、康复与预防
1.饮食调整:在肠胃出血停止后的康复期,要注意饮食调整。开始时可进食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粗糙的食物,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要求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老年患者则需考虑其咀嚼和消化功能,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
2.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如胃镜、结肠镜等检查,以监测肠胃的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消化性溃疡患者、肝硬化患者等,要长期随访,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例如,消化性溃疡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溃疡的愈合情况;肝硬化患者要定期监测肝功能、门静脉压力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