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的相关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有激素水平检测,如生长激素型检测GH及IGF-1、促甲状腺激素型检测TSH等、泌乳素型检测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检测ACTH及皮质醇;影像学检查有头颅CT可初步发现占位但软组织分辨力不如MRI,头颅MRI对脑垂体瘤尤其是微腺瘤诊断价值高;其他检查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评估视神经功能,不同年龄阶段检查有相应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室检查
1.激素水平检测
生长激素:对于怀疑生长激素型脑垂体瘤的患者,需要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型脑垂体瘤患者血清GH水平常升高,且IGF-1水平也会明显增高,因为IGF-1是生长激素作用的主要介质,其水平变化能更稳定地反映生长激素的分泌状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IGF-1有正常参考值范围,儿童和青少年的IGF-1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依据相应年龄段标准判断。
促甲状腺激素:对于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型脑垂体瘤的患者,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该型患者血清TSH水平可能升高,同时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也可能有异常变化,不同性别在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是根据激素水平的异常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促甲状腺激素型脑垂体瘤,对于有甲状腺相关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尤为重要,病史中若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情况,更需重点检测。
泌乳素:泌乳素型脑垂体瘤较为常见,检测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是重要检查。非妊娠非哺乳期女性血清PRL正常范围一般为5-25ng/ml,妊娠哺乳期会升高,男性血清PRL正常范围相对更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正常参考值不同,泌乳素型脑垂体瘤患者血清PRL水平常显著升高,可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上限数倍甚至数十倍,病史中有月经紊乱(女性)、溢乳(女性)、性功能障碍(男性)等情况时,需高度重视泌乳素水平检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可能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脑垂体瘤的患者,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脑垂体瘤患者血清ACTH及皮质醇水平常升高,皮质醇有昼夜节律变化,需注意检测时间,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皮质醇的昼夜节律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的皮质醇昼夜节律与成人不完全相同,病史中有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等库欣综合征相关表现时,要重点检测该指标。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
头颅CT平扫可以初步发现脑垂体部位的占位性病变,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等基本情况,对于脑垂体瘤的初步筛查有一定作用。但CT对软组织的分辨力相对不如磁共振成像(MRI),不过对于急诊情况或不能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头颅CT是一种快速的检查手段。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头颅CT检查的辐射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儿童由于对辐射更敏感,要严格掌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防护措施。
2.头颅MRI检查
头颅MRI是诊断脑垂体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清晰显示脑垂体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脑垂体微腺瘤(直径小于10mm)的诊断价值更高。MRI可以从多个方位进行成像,包括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等,能更全面地评估肿瘤情况。不同性别在头颅MRI检查中无特殊禁忌,但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妊娠早期的女性进行MRI检查需谨慎评估利弊,因为虽然MRI相对安全,但仍需考虑潜在风险。
三、其他检查
1.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对于脑垂体瘤较大,压迫视神经交叉的患者,需要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该检查可以评估视神经的功能状态,通过检测视觉刺激后大脑视觉皮层的电活动来判断视神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视觉诱发电位有正常参考值范围,儿童的视觉诱发电位发育尚不完全,与成人有差异,病史中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的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了解视神经的功能情况,从而辅助判断脑垂体瘤对视神经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