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痉挛是怎么回事
肠胃痉挛是肠胃部位肌肉强烈收缩引发阵发性腹痛的症状,其引发原因包括饮食因素(儿童食生冷、成人暴饮暴食等,长期饮食不规律)、胃肠道疾病(不同年龄段患相关疾病,有病史者更易发病)、腹部受凉(各年龄段腹部受寒致血管收缩、平滑肌痉挛);症状表现为疼痛剧烈呈阵发性(部位多在脐周,胃痉挛在上腹),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诊断靠问病史、体格检查,需与阑尾炎、胆囊炎等鉴别;治疗以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为主(儿童可热敷,严重遵医嘱用药);预防要规律饮食、注意腹部保暖、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积极治原发病。
一、引发原因
1.饮食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如果大量进食生冷食物,如刚从冰箱拿出的冷饮、冰西瓜等,容易刺激肠胃,引发痉挛;成年人长期暴饮暴食、进食过快,或者食用了不洁食物,也可能导致肠胃痉挛。例如,有研究表明,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肠道平滑肌,引起痉挛。
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常,会打乱肠胃的正常蠕动节律,增加肠胃痉挛的发生风险。
2.胃肠道疾病
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如儿童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时,炎症刺激会使肠胃黏膜受损,影响肠胃正常功能,容易诱发痉挛;成年人若患有肠炎、肠道寄生虫病等,肠道内的病变组织会刺激肠道神经,导致肌肉痉挛。一些慢性胃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等,也会反复出现肠胃痉挛症状。
从病史角度看,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其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再次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更易发生痉挛。
3.腹部受凉
无论哪个年龄阶段,腹部受到寒冷刺激时,如在寒冷天气穿着过少、夜间睡眠时腹部暴露等,会使肠胃的血管收缩,影响肠胃的血液供应,导致肠胃平滑肌痉挛。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因腹部受凉引发肠胃痉挛;成年人在寒冷环境中如果不注意腹部保暖,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症状表现
1.疼痛特点
肠胃痉挛发作时,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呈阵发性。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突然的哭闹不安,用手捂住腹部等;成年人则能明显感觉到腹部一阵一阵的绞痛。疼痛的部位一般在肚脐周围为主,但也可能因痉挛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如果是胃痉挛,疼痛可能在上腹部。
2.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发生肠胃痉挛时,呕吐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肠胃痉挛引起肠胃蠕动紊乱,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成年人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同时可能伴有腹泻,这是由于肠道受到刺激后,蠕动加快,水分吸收不良所致。
三、诊断与鉴别
1.诊断方法
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饮食情况、既往疾病史、腹部受凉情况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主要是腹部触诊,肠胃痉挛时腹部触诊可能会发现腹部肌肉紧张,但按压后疼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此外,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来确诊肠胃痉挛,主要是根据典型的症状来诊断。
2.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腹部疾病鉴别,如阑尾炎。阑尾炎早期也可能有腹痛症状,但通常疼痛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然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且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与肠胃痉挛的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不同。还有胆囊炎,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多在上腹部右侧,可向右肩部放射,伴有黄疸等症状,与肠胃痉挛有明显区别。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原则
首先以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为主。对于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温暖的热水袋热敷腹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成年人也可以通过热敷腹部来缓解症状。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缓解肠胃痉挛的药物,但需注意儿童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2.预防措施
饮食方面,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儿童的饮食要特别注意,尽量提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成年人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肠胃负担。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肠胃功能。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预防肠胃痉挛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