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治疗方式多样,良性肿瘤常用肿瘤切除术;恶性肿瘤如乳腺癌有手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术等)、化疗(术后辅助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有不良反应需调整方案)、放疗(保乳术后降低局部复发率,有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者用药物阻断雌激素,疗程长需监测不良反应)、靶向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者用曲妥珠单抗等,治疗前基因检测,关注心脏毒性);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谨慎评估身体耐受性,妊娠期患者多学科协作选择治疗,年轻患者综合考虑保乳等并重视心理支持。
一、手术治疗
乳腺肿瘤的手术方式需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因素决定。对于良性乳腺肿瘤,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肿瘤切除术,这种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良性肿瘤,最大程度保留乳腺的外观和功能。例如,对于乳腺纤维腺瘤,多数情况下通过肿瘤切除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对于恶性乳腺肿瘤,如乳腺癌,手术方式包括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术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会切除乳房和腋窝淋巴结等组织;而保乳术则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乳房,术后还需要配合放疗等综合治疗,但保乳术有严格的适应证,需要评估肿瘤大小、位置等是否符合保乳要求。
二、化疗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治疗手段。对于乳腺癌等恶性乳腺肿瘤,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例如,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有AC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等,通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药物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不过,化疗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不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调整化疗方案。
三、放疗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的局部治疗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保乳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放疗会针对乳腺和腋窝等区域进行照射,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放疗可能会引起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并进行相应处理。
四、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药物阻断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例如,他莫昔芬是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它可以与雌激素竞争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阻止雌激素发挥作用。内分泌治疗的疗程较长,一般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他莫昔芬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等,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
五、靶向治疗
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例如曲妥珠单抗,它可以特异性地结合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靶向治疗通常需要静脉输注药物,在治疗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靶向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时需要更谨慎评估身体耐受性。对于手术,要考虑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等能否耐受手术创伤;化疗时要根据肝肾功能等调整药物剂量;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也需要关注药物对老年患者可能产生的特殊不良反应,如内分泌治疗可能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等问题产生影响,需要同时进行相应的监测和处理。
妊娠期患者:乳腺肿瘤合并妊娠的情况较为复杂,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手术时机的选择要兼顾胎儿和母亲的安全,化疗在妊娠期一般需要谨慎使用,因为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妊娠期的应用也需要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优先保障母亲的生命安全,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年轻患者:年轻患者对乳房外观和功能保留有更高的期望,在治疗方案选择上要综合考虑。保乳术对于合适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是可行的选择,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后的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因为乳房切除等可能对年轻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影响,需要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