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症状及表现
胃炎有多种症状及表现,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性质多样、与胃黏膜炎症刺激致功能紊乱有关)、腹胀(胃消化功能受影响、进食后加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生活方式相关)、恶心呕吐(胃黏膜炎症刺激致胃逆蠕动增强,儿童需关注水电解质平衡,老年人恢复慢)、食欲不振(胃消化功能下降致无饥饿感,与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等生活方式有关);不同类型胃炎有特殊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出现消瘦、贫血(因胃黏膜萎缩影响营养吸收),急性胃炎起病急、有诱因,严重时可呕血黑便(儿童易现严重并发症);其他相关表现有反酸烧心(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致,与生活方式相关)、消化不良相关表现(如嗳气、早饱,与胃消化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层侧重点不同)。
一、常见症状
1.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多数胃炎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的不适感,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等。例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会有较为反复的上腹部隐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但会持续或间断发作。其发生机制与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等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感受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为腹部的不适、哭闹等,而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不那么敏锐,但仍能感觉到上腹部的异样。
2.腹胀
患者会感觉腹部胀满,进食后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胃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比如,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时,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胃的排空,从而导致腹胀。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更容易出现腹胀的情况,因为运动不足会减缓胃肠蠕动,加重腹胀症状。
3.恶心、呕吐
部分胃炎患者会出现恶心的感觉,严重时可引发呕吐。如果是急性胃炎,可能会突然出现频繁的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其原因是胃黏膜炎症刺激导致胃的逆蠕动增强。对于儿童来说,急性胃炎引起的呕吐可能会比较频繁,需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儿童呕吐容易导致脱水等问题。而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恶心呕吐后身体恢复可能较慢。
4.食欲不振
患者会出现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的情况。这与胃炎导致的胃消化功能下降有关,胃内食物不能及时消化排空,使得患者没有饥饿感。不同性别在食欲不振的表现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生活方式上,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胃炎相关表现。
二、不同类型胃炎的特殊表现
1.慢性萎缩性胃炎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可能会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因为胃黏膜萎缩影响了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进而影响了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消瘦。同时,胃黏膜萎缩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老年人患慢性萎缩性胃炎时,由于自身营养储备相对较少,消瘦和贫血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密切监测营养状况和血常规等指标。
2.急性胃炎
起病较急,可能有明确的诱因,如食用了不洁食物、大量饮酒等。除了上述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提示胃黏膜有较严重的糜烂、出血情况。儿童发生急性胃炎时,由于其胃肠功能和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可能会快速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三、其他相关表现
1.反酸、烧心
胃酸分泌过多时,患者会感觉有胃酸反流至口腔,同时胸骨后有烧灼感,即烧心感。这是因为胃炎导致胃黏膜对胃酸的防御功能减弱,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的。在生活方式上,睡前吃东西、进食过多油腻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加重反酸烧心的症状。对于有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这种反酸烧心的表现会更为突出,需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来缓解症状。
2.消化不良相关表现
除了腹胀外,还可能出现嗳气、早饱等情况。嗳气是胃内气体反流至口腔的表现,早饱是指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饱胀。这些表现都与胃的消化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在消化不良的表现上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进食后不久就说肚子饱了,而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食欲减退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