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人乳头状瘤由HPV感染引起,女性多见,育龄期相对常见,可无症状或有肿块、乳头溢液等表现,通过超声、钼靶等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诊断,较小无症状者可随访,较大等情况需手术,大多良性预后好,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育龄期及有家族史等特殊人群需重视监测。
一、定义
乳腺人乳头状瘤是一种发生在乳腺部位的疾病,它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良性肿瘤。HP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有多种亚型,其中某些高危亚型的持续感染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乳腺相关问题检查时被发现。部分患者可触及乳腺内的肿块,肿块一般边界清楚,质地相对较软,活动度可。不同患者肿块的大小可能有所差异,小的肿块直径可能在1-2厘米左右,大的可能达到几厘米。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乳头溢液的情况,溢液多为清亮或淡黄色液体,溢液的量一般较少。
2.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
女性更容易发生乳腺人乳头状瘤,这与女性乳腺的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可能患病,但相对来说,育龄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相对活跃,可能在发病率上有一定特点。不过,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年龄特异性高发阶段,但从临床统计来看,20-50岁的女性相对更常见一些。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超声可以观察乳腺内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一般来说,乳腺人乳头状瘤在超声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形态多规则,内部回声均匀。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重复性强,对患者无创伤,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等情况有一定优势。乳腺人乳头状瘤在钼靶下可能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影,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周边的环形钙化等表现,但相对超声来说,钼靶对于年轻女性乳腺组织的分辨率可能稍差,因为年轻女性乳腺腺体相对致密。
2.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是确诊乳腺人乳头状瘤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间质,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等特征性改变。
四、治疗及预后
1.治疗
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乳腺人乳头状瘤,一般可以选择定期随访观察,通常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等检查,观察肿块的变化情况。如果肿块有增大趋势或出现一些可疑的变化,如边界变得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等,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
对于较大的、有症状的或怀疑有恶变倾向的乳腺人乳头状瘤,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方式可以根据肿块的具体情况选择微创切除等相对创伤较小的方式,术后一般预后较好。
2.预后
乳腺人乳头状瘤大多为良性病变,经过手术切除等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复发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是高危亚型HPV持续感染引起的乳腺人乳头状瘤,在治疗后仍需要密切随访,因为存在一定的再次复发或恶变的风险。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定期进行乳腺相关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有HPV感染史或家族中有乳腺肿瘤病史的人群,更要加强监测。
五、预防相关
1.生活方式方面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乳腺人乳头状瘤有一定帮助。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而良好的免疫力有助于机体抵御HPV等病毒的感染。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包括乳腺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2.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育龄期女性,要注意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和专业的乳腺体检。在进行妇科检查等时,如果发现有HPV感染,要重视并同时关注乳腺情况,因为部分高危HPV亚型可能与乳腺病变相关。对于有家族乳腺肿瘤病史的女性,除了上述生活方式的注意事项外,可能需要更密切地进行乳腺监测,必要时可以咨询遗传咨询师,了解是否存在遗传方面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监测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