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尿毒症了
怀疑可能患尿毒症时,需关注症状表现,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中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血常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的异常;影像学检查中肾脏超声显示肾脏大小、形态等的变化,出现相关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由专业医生综合判断。
一、症状表现方面
1.消化系统症状:早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肾功能受损,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刺激胃肠道所致。对于有长期不良饮食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高盐高脂饮食者,更易出现消化系统不适,需警惕尿毒症可能;儿童若出现反复的恶心呕吐且伴随生长发育迟缓,也应考虑相关情况。
2.心血管系统症状:可表现为高血压,由于肾脏受损后,钠水潴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还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这是因为尿毒症会影响心脏功能,造成水钠潴留引起心脏负荷加重等情况。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发生尿毒症相关心血管症状的风险相对更高;老年人群本身心血管功能可能较弱,更要关注此类表现。
3.血液系统症状:常见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还可能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有关。长期贫血的人群要排查是否存在肾脏问题导致的尿毒症前期表现;儿童贫血若伴随其他异常,也需考虑肾脏因素。
4.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有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等,晚期可出现烦躁、抽搐、昏迷等。对于有慢性肾脏病史的人群,出现此类神经系统症状要高度警惕尿毒症进展;老年慢性肾病患者更易在病情进展时出现神经症状相关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1.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eGFR≥90ml/(min·1.73m2),当eGFR下降至15ml/(min·1.73m2)以下时,提示已处于尿毒症阶段。有慢性肾病病史的人群需定期监测eGFR来判断肾功能情况;儿童慢性肾病患者也需通过监测eGFR评估肾脏功能状态。
2.血肌酐(Scr):血肌酐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升高。正常男性血肌酐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血肌酐明显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较多时,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接近或达到尿毒症水平。长期高盐饮食、有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血肌酐易受影响,需关注其变化;儿童血肌酐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也需依据儿童正常参考值来判断。
3.尿素氮(BUN):尿素氮也是蛋白质代谢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肾功能不全时尿素氮升高。正常成人尿素氮为3.2-7.1mmol/L,尿素氮升高同样提示肾功能损害,结合血肌酐等指标可辅助判断是否为尿毒症。有慢性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密切监测尿素氮变化;儿童尿素氮正常范围因年龄不同有差异,监测时要参考儿童相应标准。
4.血常规:尿毒症患者常伴有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等。对于长期贫血且原因不明的人群,要进一步检查肾功能相关指标排查尿毒症;儿童贫血若经常规补血治疗效果不佳,需考虑肾脏因素导致的可能。
5.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尿毒症患者常出现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还可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酸中毒(血pH<7.35)。有慢性肾病的人群,尤其是病情控制不佳者,易出现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需定期检测相关指标;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由于机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更需关注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1.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尿毒症患者肾脏多缩小、皮质变薄等。有慢性肾病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结构的变化,判断是否向尿毒症进展;儿童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时,要依据儿童肾脏正常超声表现来对比判断。
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患有尿毒症,出现上述相关症状表现或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