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甲减怎么治疗
中医对甲减认识病性以虚为主与脾肾相关,辨证分脾肾阳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型及对应治法,针灸选肾俞等穴、推拿按摩适当地位手法,食疗有温补、益气养血类食物及食疗方,治疗需个体化辨证、遵规范,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甲减有不同考虑。
一、中医对甲减的认识及辨证论治
(一)从中医理论角度的认识
中医认为甲减多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病性以虚为主,常涉及气血阴阳不足。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若脾肾阳虚,会出现畏寒肢冷、乏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若气血不足,可能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等表现。
(二)辨证分型及相应治法
1.脾肾阳虚型:常见症状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苍白等。治法以温肾助阳、健脾益气为主,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2.气血两虚型: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等。治法为益气养血,方剂可选用八珍汤加减。
3.阴阳两虚型: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阳虚症状,又有口干咽燥、失眠盗汗等阴虚表现。治法为阴阳双补,常用右归丸合左归丸加减。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在甲减治疗中的应用
(一)针灸疗法
1.选穴原则:常选取肾俞、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肾俞、脾俞可健脾补肾,命门、关元能温补肾阳,足三里为强身健体要穴,可补益气血。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起到调节机体气血阴阳、改善甲状腺功能相关的脏腑功能的作用。
2.操作方法:一般采用毫针针刺,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调整针刺的深度和手法,留针一定时间,定期进行针灸治疗。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针刺时要更加轻柔,选择合适的针刺部位和手法,避免引起患儿的不适和恐惧。
(二)推拿按摩
1.按摩部位及手法:可对颈部的甲状腺区域周围进行适度的按摩,同时配合腹部、腰部等相关部位的按摩。例如,在腹部可采用揉按中脘、天枢等穴位的手法,以促进脾胃运化;腰部揉按肾俞等穴位,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按摩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根据不同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不建议进行颈部甲状腺区域的按摩,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三、中医食疗在甲减中的应用
(一)适宜食物推荐
1.温补类食物:对于脾肾阳虚型甲减患者,可适当食用羊肉、牛肉、韭菜、核桃等温补之品。羊肉性温,能补肾壮阳、温补气血;牛肉有益气养血、健脾补中的作用;韭菜、核桃也有温肾助阳的功效。
2.益气养血类食物:气血两虚型患者可多吃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等食物。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黑芝麻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猪肝能补肝养血。
(二)食疗方举例
1.脾肾阳虚型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由当归、生姜、羊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止痛的功效,适合脾肾阳虚、畏寒肢冷的甲减患者食用,但需注意根据个体情况适量食用,避免过于油腻。
2.气血两虚型食疗方:红枣桂圆粥,用红枣、桂圆、大米熬制而成,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对于气血两虚导致的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儿童食用时需注意避免呛噎等情况。
四、中医治疗甲减的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考虑
(一)注意事项
1.中医治疗甲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辨证论治,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中药的使用要遵循中药的用药规范,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等。
(二)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甲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医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非药物疗法如推拿按摩等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恰当的操作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食疗方面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避免食用可能对儿童健康有不良影响的食物。
2.孕妇甲减:孕妇甲减需要在中医治疗时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中药的使用要权衡利弊,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非药物疗法如针灸等要选择安全的穴位和操作方法,食疗要保证营养均衡且不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3.老年甲减:老年患者脏腑功能减退,中医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性味,避免过于峻猛的药物损伤正气。非药物疗法如按摩等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食疗要易于消化吸收,保证营养供给满足老年患者的身体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