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抑郁症的症状都有什么
焦虑症的情绪方面有过度紧张担忧、易激惹;躯体方面有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行为方面有坐立不安、逃避行为。抑郁症的情绪方面有持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躯体方面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乏力;认知方面有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低,且不同人群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症状表现上有差异,需综合考虑人群因素识别评估。
一、焦虑症的症状
(一)情绪方面
1.过度紧张担忧:患者会持续处于过度紧张、担忧的状态,对未来的一些不确定事件过分担心,例如担心自己或家人的身体健康、工作状况等,这种担忧程度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异常,影响了情绪调节功能,导致长期处于过度紧张担忧的情绪状态。
2.易激惹:相比常人更容易被激怒,很小的事情就可能引发患者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发脾气、不耐烦等。这是因为焦虑状态下患者的神经敏感性增高,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更加敏感,从而更容易出现易激惹的表现。
(二)躯体方面
1.肌肉紧张:全身肌肉会出现紧张的情况,常见于颈部、肩部、背部等部位,患者可感觉这些部位僵硬、酸痛。长期的肌肉紧张与焦虑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表现为心悸、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出汗等症状。例如心悸,是由于焦虑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所致;呼吸急促则是因为焦虑影响了呼吸中枢的调节,导致呼吸频率增加。
(三)行为方面
1.坐立不安:患者常常无法安静地坐着或躺着,会不自觉地来回走动、搓手等,这是焦虑情绪在行为上的一种外在表现,与内心的紧张不安有关,通过身体的活动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感。
2.逃避行为:可能会逃避一些可能引发焦虑的场景或活动,比如害怕社交的患者会逃避社交场合等。这是患者为了减少焦虑体验而采取的应对方式,但长期逃避可能会加重病情。
二、抑郁症的症状
(一)情绪方面
1.持久的情绪低落:患者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表现为心境不佳、悲伤、绝望等,这种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两周。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海马体等区域出现萎缩,影响了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情绪调节障碍,出现持久的情绪低落。
2.兴趣减退: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事物等失去兴趣,例如原本喜欢的运动、社交、hobbies等都提不起劲。这是因为抑郁症影响了患者的奖赏机制,使得患者对原本能带来愉悦感的事物失去了兴趣。
(二)躯体方面
1.睡眠障碍:常见的有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等。睡眠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例如褪黑素分泌异常等。早醒是抑郁症比较典型的睡眠障碍表现,患者通常比平时早醒2-3小时,且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2.食欲改变: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增加。食欲减退的患者会出现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等情况;而食欲增加的患者可能会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增加。这与抑郁症影响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有关,进而影响了食欲调节。
3.疲劳乏力:患者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身体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肌肉活动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的。
(三)认知方面
1.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活动中都容易分心。这是由于抑郁症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功能,特别是与注意力相关的脑区的功能,导致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维持。
2.自我评价低:患者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过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充满缺陷等。这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扭曲有关,患者容易夸大自己的不足,而忽视自己的优点。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老年人群可能更容易将焦虑抑郁的躯体症状作为主要表现,而青少年可能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女性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患抑郁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长期处于高压力生活方式下的人群,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有家族精神疾病病史的人群,患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遗传易感性更高等。在面对不同人群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识别和评估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