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症状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性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有头痛,因肿瘤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等引发,早期间歇性、清晨发作,随病情加重且因相关动作加剧,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等;呕吐多与头痛相伴呈喷射性,小儿因颅骨缝未闭合症状可能晚或不典型;视神经乳头水肿,早期视力可正常,眼底检查有相应表现,眼部疾病患者情况更复杂。局灶性症状有癫痫发作,尤其大脑皮层肿瘤引发,发作形式多样,儿童概率较高且有癫痫病史者发作改变需警惕;精神症状,影响相关脑区时出现记忆力、情绪、人格改变等,老年人易误诊;感觉障碍,肿瘤侵犯相关部位引起肢体麻木等,糖尿病患者需鉴别;运动障碍,累及运动中枢等致肢体无力、瘫痪,儿童患者影响发育需早干预。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儿童、老年人、高危职业人群、有家族病史者及孕妇等需特别关注并及时就医。
一、颅内压增高症状
1.头痛:这是脑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肿瘤生长使颅内压力升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引发头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早期可能呈间歇性,多在清晨发作,随着病情进展,头痛发作会更频繁、程度加重,且可能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导致颅内压升高的动作后加剧。儿童患者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述头痛,而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头痛症状可能与血压升高症状混淆,需注意鉴别。
2.呕吐:常与头痛相伴,多在头痛剧烈时发生,呈喷射性,与进食关系不大。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了延髓的呕吐中枢。小儿因颅骨缝未完全闭合,对颅内压升高有一定缓冲作用,呕吐症状可能出现较晚或不典型。对于频繁呕吐的患者,要注意防止误吸导致呼吸道梗阻,尤其是老年体弱或昏迷患者。
3.视神经乳头水肿:长期颅内压增高会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早期视力可正常,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医生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充血等表现。对于本身有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的患者,视神经乳头改变可能更复杂,需要仔细鉴别。
二、局灶性症状
1.癫痫发作:部分脑肿瘤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尤其是位于大脑皮层的肿瘤。肿瘤刺激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可为全面性发作,如强直阵挛发作,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也可为部分性发作,如单纯部分性发作,患者仅出现身体某一部位的抽搐或感觉异常。儿童脑肿瘤引发癫痫的概率相对较高,对于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癫痫发作,要警惕脑肿瘤的可能。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若癫痫发作形式或频率发生改变,也需考虑脑肿瘤的可能性。
2.精神症状:当脑肿瘤影响额叶、颞叶等与精神活动相关的脑区时,可出现精神症状。患者可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改变,如淡漠、抑郁、焦虑、欣快等,还可能出现人格改变,如行为举止异常、社交能力下降等。老年人出现精神症状,可能被误诊为老年痴呆等疾病,需要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鉴别。
3.感觉障碍:肿瘤侵犯感觉传导通路或感觉中枢时,可引起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具体表现取决于肿瘤的位置。例如,顶叶肿瘤可能导致对侧肢体的深、浅感觉障碍。对于糖尿病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异常,若出现新的感觉障碍或感觉障碍加重,要警惕脑肿瘤的可能。
4.运动障碍:肿瘤累及运动中枢或运动传导通路,可导致运动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瘫痪,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持物不稳,严重时无法行走。位于额叶中央前回的肿瘤,常导致对侧肢体的单瘫或偏瘫。儿童脑肿瘤导致的运动障碍,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的学习,需要尽早干预。
温馨提示: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脑肿瘤症状可能存在差异。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如烦躁不安、呕吐、发育迟缓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老年人若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不要简单归因于衰老,要积极排查脑肿瘤等疾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从事化工等职业暴露的人群,属于脑肿瘤的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有家族脑肿瘤病史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孕妇若怀疑脑肿瘤,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需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