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的症状
慢性肾炎有多种症状及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症状方面,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蔓延,因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和蛋白丢失引发;蛋白尿表现为尿中泡沫多,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血尿分肉眼和镜下血尿,由肾脏内出血引起;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还会出现肾功能损害,早期症状轻,严重时症状多样;此外,常有乏力、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用药需谨慎,要保证休息;老年人肾功能损害进展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饮食;女性生理期注意卫生,孕期需评估风险并密切监测;生活方式不良者应改变习惯;有其他病史者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并定期复查。
一、水肿
慢性肾炎患者常出现水肿症状,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晨起时较为明显,之后可逐渐蔓延至下肢及全身。水肿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眼睑或下肢的轻度水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明显水肿,甚至伴有胸水、腹水。产生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同时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
二、蛋白尿
这是慢性肾炎的重要表现之一,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液中常出现较多细密且经久不散的泡沫,这是由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所致。蛋白尿的产生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血浆蛋白漏出到尿液中。长期大量蛋白尿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
三、血尿
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可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鲜红色;镜下血尿则需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超过3个。血尿的出现表明肾脏内存在出血情况,可能是肾小球基底膜损伤、肾小管间质病变等原因引起。
四、高血压
部分慢性肾炎患者会伴有高血压症状,血压升高程度不同。长期高血压又会对肾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形成恶性循环。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
五、肾功能损害
随着病情进展,慢性肾炎患者会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微不适。当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六、其他症状
1.乏力、疲倦:慢性肾炎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这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排出障碍、营养物质丢失等因素有关。
2.食欲不振: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这可能与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有关。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患慢性肾炎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有无眼睑水肿、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异常等情况。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谨慎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因为儿童肾脏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相对较弱,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同时,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轻肾脏负担。
2.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患慢性肾炎后,肾功能损害进展可能相对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种类较多。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定期监测肾功能、血压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肾脏负担会有所加重。患慢性肾炎的女性在生理期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加重肾脏病情。孕期女性风险更高,怀孕可能导致慢性肾炎病情加重,同时肾脏疾病也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胎儿发育迟缓等风险。因此,备孕前一定要咨询医生,评估肾脏功能和病情,孕期要密切监测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
4.生活方式不良者:对于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的人群,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加重慢性肾炎病情。应尽早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5.有其他病史者:若患者本身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增加慢性肾炎的发病风险,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积极控制原发病,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糖、血压,定期复查肾功能,以便及时发现肾脏损害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