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需要做哪些检查
人工流产前需进行多方面检查及针对特殊人群有相关注意事项。检查包括:一是妇科检查,涵盖外阴、阴道、宫颈检查,可发现发育异常、炎症、病变等,不同情况的女性有不同健康风险;二是实验室检查,有血液、尿液、白带常规、传染病检查,能评估身体状况、排查疾病;三是影像学检查,B超可确定妊娠情况及子宫附件状况,心电图评估心脏功能,特定女性需重点关注。特殊人群方面,年龄小的女性生殖器官脆弱,要轻柔检查并给予心理支持;年龄大的要评估控制慢性疾病;有特殊病史的需会诊评估;多次人流史的要全面检查,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妇科检查
1.外阴检查:主要观察外阴的发育情况、有无畸形、炎症、溃疡、赘生物等病变。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外阴的状况可能反映出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外阴炎可能增加人工流产后感染的风险。年轻女性可能因不注意个人卫生出现外阴炎症,而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则可能存在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外阴病变。
2.阴道检查: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黏膜的颜色、有无溃疡、赘生物,以及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质地、气味等。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若在人工流产前未得到治疗,手术过程中细菌可能上行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阴道环境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阴道相对较脆弱,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生育期女性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性生活等因素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
3.宫颈检查:查看宫颈的大小、形态、有无糜烂、息肉、撕裂伤等。宫颈病变可能影响手术操作,增加出血和感染的几率。有多次人工流产史或长期慢性宫颈炎的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数量和形态,评估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则能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避免手术中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女性,术前的血液检查尤为重要。
2.尿液检查:主要是进行尿妊娠试验,以明确是否怀孕。同时,还可以检查尿液中是否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排查泌尿系统疾病。
3.白带常规检查:检测白带中的清洁度、滴虫、霉菌、线索细胞等,以确定是否存在阴道炎症。不同类型的阴道炎治疗方法不同,如滴虫性阴道炎需要使用抗滴虫药物,霉菌性阴道炎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
4.传染病检查: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筛查。这些传染病可能通过血液传播,手术过程中若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不仅会对患者自身造成伤害,还可能导致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有输血史、不洁性行为史或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女性,感染传染病的风险较高。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是人工流产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通过B超可以确定妊娠囊的位置、大小、形态,判断是宫内妊娠还是宫外孕。对于有宫外孕史或输卵管手术史的女性,更要警惕宫外孕的可能。此外,B超还能了解子宫和附件的情况,如有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变。不同孕周的妊娠囊大小和特征不同,医生会根据B超结果选择合适的人工流产方式。
2.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了解是否有心脏疾病。人工流产手术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小手术,但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刺激,心脏功能不佳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手术。年龄较大、有心脏病家族史或既往有心脏病史的女性,术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尤为重要。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的女性:青春期女性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生殖器官较为脆弱,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检查时要更加轻柔、细致,避免对生殖器官造成损伤。同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2.年龄较大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可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在进行人工流产前,除了常规检查外,还需要对这些慢性疾病进行评估和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
3.有特殊病史的女性:如患有哮喘、癫痫、肝肾疾病等,术前需要与相关专科医生进行会诊,评估手术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4.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内膜可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手术中发生子宫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术前检查要更加全面、深入,评估子宫内膜的厚度和修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