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分期标准
慢性肾病采用K/DOQI制定的分期标准,依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分为5期,1期eGFR≥90ml/(min·1.73m2)且肾脏有损伤;2期eGFR在60-89ml/(min·1.73m2)且滤过功能轻度下降;3期eGFR在30-59ml/(min·1.73m2)分3a和3b期,滤过功能中度下降且有非特异性症状;4期eGFR在15-29ml/(min·1.73m2),滤过功能重度下降且有明显临床症状;5期eGFR<15ml/(min·1.73m2)即终末期肾病,需肾脏替代治疗且全身症状明显。
慢性肾病采用K/DOQI制定的分期标准,依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分为5期,1期eGFR≥90ml/(min·1.73m2)且肾脏有损伤;2期eGFR在60-89ml/(min·1.73m2)且滤过功能轻度下降;3期eGFR在30-59ml/(min·1.73m2)分3a和3b期,滤过功能中度下降且有非特异性症状;4期eGFR在15-29ml/(min·1.73m2),滤过功能重度下降且有明显临床症状;5期eGFR<15ml/(min·1.73m2)即终末期肾病,需肾脏替代治疗且全身症状明显
1.1期
eGFR范围:eGFR≥90ml/(min·1.73m2)
特征:肾脏有损伤,但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或轻度升高。肾脏损伤的指标包括尿蛋白阳性(ACR≥30mg/g)、肾脏结构异常等。此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些患者可能在进行相关检查时发现尿蛋白异常等肾脏损伤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为遗传因素、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原因进入1期慢性肾病。例如,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逐渐出现肾脏早期损伤,导致eGFR处于正常高限或轻度升高,同时尿蛋白出现异常。
2.2期
eGFR范围:eGFR在60-89ml/(min·1.73m2)
特征:肾小球滤过功能轻度下降,肾脏损伤持续存在。同样可能有尿蛋白异常等肾脏损伤表现,eGFR较1期有所下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蛋白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会加速肾脏损伤的进展,从而使eGFR进入2期范围。对于女性而言,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也可能出现肾脏功能的一些生理性变化,但如果存在基础疾病,也可能导致进入2期慢性肾病。
3期
eGFR范围:eGFR在30-59ml/(min·1.73m2),又分为3a期和3b期,3a期eGFR在45-59ml/(min·1.73m2),3b期eGFR在30-44ml/(min·1.73m2)
特征:肾小球滤过功能中度下降。此阶段患者可能开始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腰酸等。对于有慢性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的人群,如高血压病史较长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容易进入3期慢性肾病。不同年龄的人群,老年人由于肾脏本身的生理退化,更容易在一些致病因素作用下进入3期。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波动,会逐渐损伤肾脏,导致eGFR下降至3期范围。
4期
eGFR范围:eGFR在15-29ml/(min·1.73m2)
特征:肾小球滤过功能重度下降,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此阶段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有基础肾脏疾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人群,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情逐渐进展,可能进入4期慢性肾病。不同性别在4期慢性肾病中的表现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肾脏功能不全相关症状。
5期
eGFR范围:eGFR<15ml/(min·1.73m2),也就是终末期肾病
特征:肾脏几乎失去了正常的滤过功能,患者需要依靠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此阶段患者的全身症状非常明显,会出现严重的贫血、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等。对于任何年龄、性别的人群,一旦进入5期慢性肾病,都需要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相关的评估和准备。例如,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在选择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