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咽炎包括中药内服辨证论治(肺肾阴虚、脾胃虚弱、痰瘀互结型分别用不同方剂治疗)、针灸选穴及调节经络气血等作用、颈部推拿缓解肌肉紧张改善气血供应、中药含漱清热解毒利咽,生活方式调护需注意饮食宜清淡滋阴润燥、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物,起居要保持环境湿润清洁、作息规律。
一、中药内服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肺肾阴虚型:症见咽部干痒、灼热,疼痛隐隐,午后加重,伴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中医理论认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治疗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可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等方剂,相关研究表明百合固金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能改善咽部不适症状。
2.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结于咽喉。治疗当以健脾和胃、祛湿化痰为主,常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研究显示其中的药物成分可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脾胃虚弱状态进而缓解咽部不适。
3.痰瘀互结型:咽部异物感明显,咽后壁有较多淋巴滤泡增生,或有黏痰附着,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等。多因病程较长,气滞血瘀,痰浊内阻,治疗需化痰祛瘀、利咽开音,可选用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相关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消肿等作用,有助于缓解咽部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
二、针灸治疗
(一)针刺疗法
1.选穴:常选取廉泉、天突、人迎、照海、列缺等穴位。廉泉位于颈部,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针刺该穴可利咽喉、开音;天突在颈部,胸骨上窝中央,针刺能宽胸理气、通利咽喉;人迎在颈部,喉结旁开1.5寸,有理气利咽作用;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穴位,二穴相配可滋阴清热。针刺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规范,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针刺深度等需适当调整,如儿童针刺深度宜浅,以避免不适。
2.作用机制:针刺相关穴位可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咽部的气血流通,起到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从而缓解慢性咽炎的症状。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慢性咽炎的炎症反应等有调节作用。
三、推拿按摩治疗
(一)颈部推拿
1.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揉法、按法、拿法等手法作用于颈部两侧的肌肉,如胸锁乳突肌等,从风池穴至肩井穴部位进行操作,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咽部的气血供应。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推拿力度需适宜,儿童推拿时手法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度。
2.作用原理:通过推拿按摩颈部肌肉,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对咽部神经等的压迫,进而缓解慢性咽炎引起的咽部不适等症状,其作用与改善局部气血运行、调节肌肉功能等有关。
四、中医外治法
(一)中药含漱
1.药物组成及用法: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等,将其煎水后晾凉,患者进行含漱。含漱时让药液在咽部停留一段时间,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清热利咽作用。不同年龄段患者含漱时需注意操作安全,儿童含漱时需有人监护,防止误咽等情况。
2.作用效果:中药含漱可直接作用于咽部局部,起到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作用,能减轻咽部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异物感等症状,相关体外实验也证实了其对咽部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五、生活方式调护
(一)饮食方面
1.宜食:慢性咽炎患者宜食用清淡、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蜂蜜等。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能滋阴润肺,雪梨可清热生津,蜂蜜有滋阴润燥作用,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肺肾阴虚等体质,缓解咽部不适。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食用,如儿童可将雪梨做成雪梨汁等便于食用的形式。
2.忌食: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易生热伤阴,加重咽部炎症,不同性别患者均应注意避免过量食用此类食物,尤其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更应劝导其戒烟限酒,因为烟酒对咽部刺激较大,会加重病情。
(二)起居方面
1.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湿润、清洁,温度和湿度适宜。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咽部,加重症状,可使用加湿器等调节空气湿度。不同季节根据气候特点调整室内环境,如冬季注意保暖保湿,夏季避免过于潮湿闷热。
2.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睡眠不足等会影响人体免疫力,不利于慢性咽炎的恢复,不同年龄人群均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儿童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促进身体发育和免疫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