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可引发外观及皮肤、神经系统、二便功能等多方面症状,包括背部外观异常、皮肤改变、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二便排尿及排便障碍,还可能伴随脑部等其他器官畸形,且患儿婴儿期及儿童、成人时期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不同时期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外观及皮肤相关症状
(一)背部外观异常
1.婴儿期常见表现:在婴儿背部中线部位可能出现异常隆起,如囊性包块等情况,这是由于脊柱裂导致脊柱结构异常,局部组织向外突出形成。对于女婴和男婴并无显著性别差异的外观表现区别,但需要关注不同体型婴儿皮肤下脊柱结构异常显现的差异,较胖婴儿可能外观表现不典型,需更细致检查。
2.皮肤改变:局部皮肤可能伴有毛发增多、色素沉着等情况,这是因为脊柱裂区域周围组织发育异常,影响皮肤附属结构及色素分布,在不同生活方式下,如经常穿着紧身衣物可能会对皮肤改变区域产生摩擦刺激,但这是皮肤本身异常基础上的外在影响。
二、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一)感觉障碍
1.婴幼儿时期:婴儿可能对痛觉、触觉等刺激反应异常,比如用棉签轻触背部脊柱裂附近皮肤时,反应不如正常婴儿灵敏,这是因为脊柱裂影响神经传导,干扰感觉信号传递,不同年龄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阶段不同,对感觉障碍的表现程度有差异,新生儿神经系统更稚嫩,表现可能更不明显。
2.儿童及成人时期: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身体某一区域的麻木感,范围可能与脊柱裂影响的神经节段相关,生活方式如长期久坐、剧烈运动等可能会加重感觉障碍区域的不适,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改变身体局部的神经受力及血液循环等情况。
(二)运动功能障碍
1.婴儿期:可能出现下肢肌张力异常,如肌张力低下时表现为下肢松软,不能正常支撑身体重量,无法完成正常的踢腿等动作;肌张力增高时则下肢僵硬,活动受限。这与脊柱裂导致脊髓及神经受损,影响对肌肉的控制有关,不同性别婴儿在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上无本质区别,但体重较大的婴儿可能因自身重量加重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2.儿童及成人时期:可能出现行走困难,如步态异常,像跛行等情况,严重者可能无法独立行走,生活方式中的运动量、运动类型等会影响运动功能障碍的进展,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运动功能障碍。
三、二便功能障碍
(一)排尿障碍
1.婴儿期:可能出现排尿次数异常,如尿频或尿少等情况,还可能出现尿失禁现象,这是因为脊柱裂影响脊髓对膀胱排尿反射的调控,不同喂养方式下的婴儿,如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对二便功能障碍的影响不直接,但婴儿整体营养状况会间接影响身体机能,进而影响排尿障碍表现。
2.儿童及成人时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情况,生活方式中液体摄入量的多少会影响排尿障碍的具体表现,长期饮水过少可能导致尿液浓缩,加重排尿困难等症状。
(二)排便障碍
1.婴儿期:可能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等情况,由于脊柱裂影响脊髓对肠道排便反射的控制,不同消化功能的婴儿,如消化功能较弱的婴儿,更容易出现大便异常情况,这与肠道本身的消化吸收功能及脊柱裂对神经调控的综合影响有关。
2.儿童及成人时期:可能出现排便困难等情况,生活方式中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足等会加重排便障碍,因为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蠕动,缺乏膳食纤维会使肠道蠕动减缓,加重便秘等排便障碍症状。
四、其他相关症状
(一)伴随畸形
1.脑部畸形:部分脊柱裂患儿可能伴有脑部畸形,如脑积水等,这是因为神经管发育是一个整体过程,脊柱裂常与脑部神经管发育异常相关联,不同孕期的孕妇,如孕期接触有害物质的孕妇,会增加胎儿出现伴随畸形的风险,因为有害物质可能干扰神经管正常发育。
2.其他器官畸形:还可能伴有其他器官的畸形,如心脏畸形等,这也是由于胚胎时期神经管发育异常波及其他器官发育所致,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胎儿出现伴随畸形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神经管发育异常的易感性。
(二)生长发育迟缓
1.婴儿期:脊柱裂患儿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增长落后于正常儿童等,这与身体机能受损,影响营养吸收及正常生长调节有关,母乳喂养的脊柱裂婴儿,如果母亲营养状况不佳或母乳中营养成分不能满足患儿需求,会加重生长发育迟缓程度。
2.儿童及成人时期:可能持续存在生长发育相对落后的情况,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来弥补身体机能受损带来的影响,但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避免过度喂养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