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脑积水是因脑脊液产生、循环或吸收障碍,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腔积聚过多、脑室扩大并引发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其病因分先天性(如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产生过多、遗传因素)和后天性(如颅内出血、感染、肿瘤);婴儿期症状有头颅增大、落日征、呕吐、精神萎靡等,儿童期有头痛、视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步态不稳等;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及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药物治疗、定期观察)和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神经内镜手术);针对婴儿期和儿童期特殊人群分别给出观察头围、避免头部碰撞、关注学习及伤口护理等温馨提示;生活上需注意保证营养均衡、充足休息,适当运动且避免剧烈运动。
一、小孩脑积水的定义
小孩脑积水是指由于脑脊液的产生、循环或吸收过程出现障碍,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腔积聚过多,使脑室扩大,引起颅内压增高及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小孩脑积水的病因
1.先天性因素
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如中脑导水管狭窄、室间孔闭锁、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侧孔先天性闭锁等,这是先天性脑积水最常见的原因。
脑脊液产生过多:极少数情况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导致脑脊液分泌过多,从而引起脑积水。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伴有脑积水,如X连锁脑积水,与基因突变有关。
2.后天性因素
颅内出血:产伤、缺氧等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血液在吸收过程中可引起蛛网膜粘连,阻碍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炎症渗出物可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或影响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吸收。
颅内肿瘤:肿瘤可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常见于颅后窝肿瘤。
三、小孩脑积水的症状
1.婴儿期症状
头颅增大:这是婴儿脑积水最突出的症状,头颅增长速度很快,前囟扩大、饱满,头皮静脉怒张。
落日征: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使眼球下旋,上部巩膜外露,形成落日征。
呕吐: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多为喷射性呕吐。
精神萎靡、嗜睡: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或嗜睡等表现。
2.儿童期症状
头痛:多为双侧性头痛,晨起时明显,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加重。
视力障碍:可出现视力减退、复视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智力发育迟缓: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步态不稳:患儿可出现行走不稳、易跌倒等症状,这与小脑受压有关。
四、小孩脑积水的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测量头围、检查前囟、观察落日征等体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积水。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对于婴儿,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可通过前囟观察脑室的大小和形态。
CT检查:能清晰显示脑室的大小、形态及脑实质的情况,有助于判断脑积水的类型和病因。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能更准确地显示脑脊液循环通路的病变,是诊断脑积水的重要手段。
五、小孩脑积水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暂时缓解症状,减少脑脊液的分泌,如乙酰唑胺等。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
定期观察:对于轻度脑积水、病情稳定且无明显症状的患儿,可定期进行头颅超声或CT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2.手术治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以降低颅内压。
神经内镜手术:包括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等,适用于部分梗阻性脑积水患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婴儿期:由于婴儿颅骨尚未完全闭合,脑积水时头颅可迅速增大,家长应密切观察婴儿的头围增长情况,定期测量头围。在护理时,要注意避免碰撞婴儿头部,防止前囟受伤。喂奶时要注意姿势,防止呛奶,以免引起窒息。
2.儿童期:对于脑积水患儿,家长要关注其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在患儿进行手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要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七、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1.饮食:保证患儿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2.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恢复和大脑发育。
3.运动: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爬行等,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头部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