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尿蛋白高怎么办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并发症防治。一般治疗中休息与活动依病情而定,饮食需注意蛋白质、热量、钠盐、脂肪的合理摄入;药物治疗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免疫调节剂等;并发症防治包括预防和治疗感染、血栓栓塞及急性肾损伤等,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环节需注意相应问题。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高时,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可适当活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若水肿明显、血压升高或合并感染等情况,则需卧床休息。休息有助于减少机体消耗,减轻肾脏负担,利于病情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病情加重;老年患者则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2.饮食:
蛋白质:应给予适量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一般来说,成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1g/kg,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优质蛋白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生物利用率高,可减轻肾脏滤过负担。但大量蛋白尿严重时,短期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以补充丢失的蛋白,但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高滤过,加速肾小球硬化,需根据病情动态调整。
热量:保证足够热量摄入,每日每公斤体重约30-35kcal,可通过摄入谷类、薯类等碳水化合物来提供,以满足机体基本代谢需求,避免蛋白质作为热量来源被消耗,减少肾脏负担。
钠盐:水肿明显时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小于3g,避免加重水钠潴留,减轻水肿症状。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不同年龄患者对钠盐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严格控制钠盐摄入;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限制钠盐摄入对控制血压和水肿也至关重要。
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食用植物油等,有助于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因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炎症损伤,降低尿蛋白。对于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密切观察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激素分泌和骨骼发育;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适用于激素依赖、激素抵抗或反复发作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环磷酰胺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在儿童患者中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骨髓抑制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定期监测血常规;老年患者使用时需评估肝肾功能,因为其肝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3.其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等,也可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他克莫司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减少尿蛋白。但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药浓度和肾功能等指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血药浓度的合适范围可能不同,儿童和老年患者在用药时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三、并发症的防治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丢失,免疫球蛋白减少,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易发生感染。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感染,需积极选用敏感、强效且对肾功能影响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儿童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发生感染,要加强护理;老年患者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及时就医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血栓、栓塞并发症: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常见的有肾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可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凝药物要严格掌握剂量,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因常合并血管硬化等情况,使用抗凝药物时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事件发生。
3.急性肾损伤: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出现急性肾损伤,可能与有效血容量不足、肾间质水肿等因素有关。此时要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如纠正低血容量、停用肾毒性药物等。对于儿童患者,急性肾损伤可能对其肾功能恢复影响较大,需及时干预;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储备较差,发生急性肾损伤后恢复相对困难,要加强肾脏保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