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有哪些症状
肾萎缩有多种症状表现,在肾脏功能相关方面,可致尿量异常(成人有尿量减少或夜尿增多,儿童表现更复杂)、出现蛋白尿;全身症状包括水肿(部位从眼睑颜面始可蔓延全身,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可影响不同年龄人群)、贫血(致面色苍白等,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还有腰部不适以及由原发病引起的相应症状。
一、肾脏功能相关症状
1.尿量异常
成人情况:肾萎缩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从而导致尿量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可低于400ml,这是因为肾脏滤过率下降,生成的尿液减少。例如一些慢性肾病发展到肾萎缩阶段的患者,由于肾脏结构破坏,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受损,使得尿液生成量降低。而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正常成人夜间排尿次数一般不超过1次,肾萎缩患者可能夜间排尿2-3次甚至更多,这是因为肾浓缩功能减退,夜间尿液重吸收减少。
儿童情况:儿童肾萎缩时尿量异常表现可能更为明显且复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肾萎缩会严重影响其尿液的正常生成。可能出现少尿,即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学龄儿童)或30-50ml/(㎡·d)(婴幼儿),同时可能伴有夜尿增多,这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2.蛋白尿
肾萎缩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加,蛋白质会从肾小球滤过到尿液中,出现蛋白尿。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高于正常范围,如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小于150mg,肾萎缩患者可能超过1g甚至更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相似,但儿童肾萎缩导致的蛋白尿可能对其营养状况影响更大,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丢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例如一些患有遗传性肾病导致肾萎缩的儿童,长期蛋白尿会使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情况。
二、全身症状
1.水肿
部位特点:肾萎缩患者由于肾脏排水、排钠功能减退,会出现水肿症状。水肿通常从眼睑、颜面开始,这是因为组织疏松部位更容易积聚液体。早晨起床时,眼睑水肿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蔓延至全身。例如,部分患者先是晨起发现眼皮肿胀,用手按压有凹陷,之后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等。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肾萎缩引起的水肿可能更易被家长忽视,因为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儿童水肿可能首先表现为脚踝部、足背的水肿,用手指按压皮肤会出现明显的凹陷,且恢复较慢。而老年肾萎缩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水肿可能与其他慢性疾病(如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水肿容易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2.高血压
肾萎缩常伴有肾性高血压,这是因为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血压升高。患者血压可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升高,部分患者血压可高达160/100mmHg以上。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不同。儿童肾萎缩引起的高血压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长期高血压会对儿童的血管、心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老年肾萎缩患者本身可能有其他血管病变,肾性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增加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3.贫血
肾萎缩患者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儿童肾萎缩导致的贫血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因为贫血会使身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老年肾萎缩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其他导致贫血的因素,如营养不良等,肾性贫血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虚弱状态,降低生活质量。
三、其他相关症状
1.腰部不适
部分肾萎缩患者会出现腰部隐痛或胀痛。这是因为肾脏体积缩小,包膜受到牵拉等原因引起。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腰部酸胀感,有的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对腰部不适的感受和表达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腰部疼痛,而是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等;老年患者可能会将腰部不适与腰肌劳损等其他腰部疾病混淆,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来明确病因。
2.原发病相关症状
如果肾萎缩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还会伴有原发病的相关症状。例如,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萎缩,患者可能有既往肾炎病史,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肾炎相关症状;由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萎缩,患者可能有腹部血管杂音等表现;由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等)引起的肾萎缩,患者可能在家族中存在类似疾病患者,且肾脏可触及囊肿等。



